和前八位相比,或許這位陳祗尚書令是最不同的,因為他是劉禪最喜愛的一位。
劉禪為何最喜愛他?因為其他人要麼沒管過他,要麼就是把他管得太嚴,只有這個陳祗總能上承主指,深明君意,像這樣‘懂事’的臣子,哪一位君王會不愛。
又因為這種愛,使得整個皇宮,整個國家的天空,長期籠罩著一種詭異的雲。
劉禪或許太喜歡陳祗,當得知陳祗病逝的訊息後,他無法接受而痛哭流涕。
於是朝堂上,劉禪把陳祗的兩個兒子叫來,一番安慰,一番肯定,賜陳祗長子陳粲為關內侯,次子陳裕為黃門侍郎,對陳家的賞賜高於以往。
劉禪讓黃皓宣讀詔令:“祗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幹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命不融遠,朕用悼焉。”
黃皓讀完後見劉禪流淚,也流著淚道:“陛下,不如給陳尚書令一個諡號吧。”
季漢開國至今,有諡號的臣,先帝時期有法正,劉禪時期有諸葛亮、蔣琬、費禕,共四人。陳祗若得諡號便是第五人。只見劉禪站起來,止住眼淚後對百官道:“陳奉宗,國之棟樑,吾之忠臣,應該給予諡號。尚書僕射董厥,卿說應該給陳尚書令一個什麼諡號比較好。”
見皇帝把這問題推給自己,董厥也不好推辭,想了片刻,道:“陛下,陳尚書令忠誠於國家,忠誠於陛下,可諡為‘忠侯’。”
劉禪道:“忠侯,好諡號,一個‘忠’字足以評價一個忠臣,吾認為可行,就諡陳奉宗為‘忠侯’。”
見劉禪手上潤溼的絹布,董厥道:“陛下,諡號已定,人死不能復生,還請節哀順變。”
姜維道:“請陛下以國為重,節哀順變。”
於是百官齊呼道:“請陛下以國為重,節哀順變。”
劉禪點了點頭,坐下後道:“吾知道了,眾卿不必擔心,過一段時間自然就好了。董愛卿,卿克己奉公,才幹卓著,吾命卿繼任尚書令。”
董厥驚訝小許,趕緊跪拜道:“臣董厥,謝陛下!”
劉禪道:“董愛卿,以後尚書檯就交給卿了。陳奉宗走得太急,什麼也沒交代,卿就自己看著辦吧。”
董厥道:“臣遵令。”
劉禪看了眼黃皓,道:“黃門令黃皓,服侍吾三十餘年,多有苦勞,吾命汝為中常侍。”
黃皓趕緊跪謝,道:“老僕遵命,老僕感激不盡,陛下萬壽無疆、福若東海!”
劉禪道:“黃常侍請起,退朝!”
之後,成都南市。
壽良、李密、陳壽、李驤、杜烈五人坐在一堂飲茶,本來是相約研究《諸葛亮集》,卻都沒心情,皆聊起國事來。
壽良道:“孝愍皇帝漢獻帝)時,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從涼州、關中、荊州入蜀之流民好幾萬家,請問諸位如何看待流民問題?”
李密道:“關於流民,足以編一篇或數篇史籍。”
陳壽道:“我個人估計,幾十年來入蜀之流民不止幾萬家,或有十幾萬家。”
李驤道:“這麼多流民,能活下來可不容易。”
杜烈道:“因為有丞相,自然是人有飲食,人有所居,人有所業。”
壽良道:“可是丞相去了,近日陳祗也死了。各位覺得我國未來前途又該如何?未來會不會出現更多的流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