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存亡之秋> 第五章 張蔡之風曰釋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章 張蔡之風曰釋譏 (2 / 4)

李密道:“韓非子·揚權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蜀地再小是四方,皇宮再偏是中央。尚書令的國策看起來是在重用蜀人,其實屬於偏用、慎用,沒有發揮出真實的作用。這就好比一個人,蜀人只發揮了指、腳的作用,而宮人才是心、腦。”

姜維道:“你的意思是讓蜀人做縣令、郡守這些職位有些低了,只有宰相、三公才是匹配。”

李密道:“不敢,只是國策進行蜀人治蜀,若要把更多權力讓給蜀人,那麼權力的核心當在成都、在宮中,而非地方。”

姜維想了片刻,道:“或許你說得有道理,但就像我這樣的大將軍也沒有辦法,為何?因為歷史決定了他的主次,無法輕易去更改。但我認為無論是四方還是中央,職務小或大,都是在為這個國家做事,做積極的事,就不算是失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使命,也終究會有自己的歸宿。只要能做到問心不愧,便是對得起自己,便是不辱此生。”

李密道:“道理是這樣的。”

趙廣道:“大將軍,有人來了。”

眾人看著那邊,有人匆匆趕來。

那人走近,原來是成都令呂辰。

呂辰,荊州南陽人,呂乂之子呂乂,字季陽,劉備平定益州後擔任鹽府校尉,諸葛亮北伐時期擔任漢中太守,官至尚書令。呂乂長子呂辰,任成都令。次子呂雅,任謁者。)。

呂辰道:“大將軍,你怎麼不說一聲自己就上來了。”

姜維樂道:“我來這裡還需要向人通報一聲嗎?”

呂辰道:“那倒不是,至少讓我這個成都令有個心理準備吧。”

姜維道:“你呀,我記得令尊生活儉樸,清明能幹,你繼承了令尊的優點,所以陛下任你為成都令,讓你治理成都。”

呂辰道:“大將軍過獎了,我的才能遠不及家父,而報效國家是臣子應該做的。”

姜維看著城外,道:“回想當年丞相去世之後,很多士卒潛逃,還有一些人冒領這些潛逃士卒留下的軍餉,而各地奸巧之事紛紛出現。你父親花了好幾年時間規範治理,情況總算好轉,其中潛逃後自願出來的人有一萬多人。後來我親自治軍,加強了軍籍人員的管理,國中再沒出現類似的情況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呂辰道:“大將軍治軍嚴謹,全軍將士甘願與將軍同甘共苦,患難與共。”

姜維:“我也只是在做自己的本職。”

姜維忽而向西望去,見一片白茫,嘆道:“今日天氣晴朗,前面能看到一座大雪山啊!”

呂辰道:“是啊,它是成都附近的最高峰,名曰西嶺,西嶺高約兩千餘丈,千年積雪如銀,晶瑩連綿可達數百里。”

姜維道:“真是矗立天際,雄偉壯觀!”

於是眾人皆往西而望。

此時東觀。

有一人來到這裡,那人叫孟光。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與後漢太尉孟鬱是同族,於後漢獻帝時期入蜀避難。他知識淵博、精通古史,深入研究三史,即《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精通漢朝過去的典制。他喜歡戰國齊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傳》,指責春秋魯人左丘明的《春秋左氏傳》。劉備平定益州後,為議郎。劉禪繼位後,任符節令,官至大司農。如今,他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國家退休養老人員。本來養老應該在家裡,可他聽說他的河南老鄉、好友郤正是東觀的秘書郎,於是他今天來這裡找郤正聊天。

孟光走進東觀,點名要找郤正。小吏不敢怠慢,便去傳話。

此時正在忙碌的郤正一聽是孟光來了,趕緊前去迎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