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存亡之秋> 第八章 諸葛回京錢幣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章 諸葛回京錢幣論 (4 / 5)

陳壽於是又拜謝諸葛瞻。

劉禪道:“汝是願意到宮中來,還是留在葛侯身邊呢?”

還未等陳壽回覆,諸葛瞻道:“陛下,讓他留在臣身邊吧,臣很欣賞他的才學。”

陳壽道:“陛下,臣陳壽願留葛侯身邊效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禪道:“好,吾準了。”

諸葛瞻道:“陳壽今日面聖,還有話想對陛下說。”

劉禪驚訝,道:“是嗎,汝還有什麼話,儘管說來。”

陳壽道:“臣尊命。”

諸葛瞻從包裡拿出幾個物品,讓黃門官呈於皇帝面前。

劉禪一看,道:“這不是錢嗎,分別是五銖錢、先帝的直百錢、丞相的太平百錢和延熙年的定平一百,四種不同錢幣。”

陳壽道:“陛下說的是,這四種都是我國幾十年來通行過的錢,陛下能看出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劉禪拿起來仔細看,又將其放下,道:“品質上,重量和成色有很大不同。”

陳壽道:“是的陛下,最直觀的就是重量與價值比。先帝的直百錢,重量是五銖錢的三倍,可是一個直百錢的價值卻相當於一百個五銖錢。再到太平百錢,太平百錢的重量是直百錢的三分之一,但兌換比卻是11。最後是這個定平一百,質量是最差的,又薄又小,還看不清文字,它的重量只有太平百錢的不到三分之一,但兌換比也是11。就是說從五銖錢、直百錢、太平百錢再到定平一百,四十餘年國家錢幣貶值了三次,每次貶值約三十倍。貶值三次之後,錢的價值已經降到極低,民眾拿到這種錢,想買什麼東西都買不了,和鄰國的生意也做不成,造成現在國民生活越發困苦,所以如今...”

劉禪連忙止住道:“汝別說了,吾明白汝的意思,這都是吾的無能所致,是這個意思對嗎?”

眾臣一聽皇帝這麼說,皆感到震驚。

陳壽低下頭道:“臣不敢。”

劉禪道:“有啥不敢,你又沒說錯,把頭抬起來。“

待陳壽抬起頭,劉禪看著董厥,道:“董尚書令,你覺得陳壽的錢幣之論,如何呢?”

董厥道:“陛下,五銖錢,是武帝時期,為了實現錢幣統一而發行的國家通用銅錢。它使得國力增強,削弱地方,也為國家征伐匈奴提供了充足的軍餉,所以它是非常優質的錢幣。而直百錢呢,它解決了先帝入蜀以來,軍費緊缺,國庫虧空的問題,使得數月之間,蜀中政局迅速穩定,也為後來先帝北上漢中,東討孫權,打下了基礎。這個太平百錢呢,丞相用此平定南中諸郡,收攬大量兵員、鹽鐵、牛馬等物資,解決了五次北伐所需之軍費。最後這個定平一百,大將軍之前連續五年北伐之所需盡出於此。所以無論是五銖錢、直百錢、太平百錢還是定平一百,它的存在都是有歷史意義的,老臣回答完畢。”

董厥的回答,自然是有些道理,可劉禪卻覺得不那麼滿意,於是看著旁邊姜維,道:“大將軍,卿覺得呢?”

姜維道:“陛下,自古以來,打仗打得就是糧草與軍費。若能戰勝敵人,收穫比付出更多。若不能,則反之。我國幾十年來和魏賊對抗,目的是為了佔領涼州、關中,從而入主中原,興復漢室。所以不得不增加必要之軍費。臣認為軍費是國家安危頭等重要之事,若全軍缺少軍費,兵員、戰甲、兵器,攻城、城防及運輸用具等皆會不足,這樣何以禦敵。若敵人前來,土崩瓦解,無力抗衡。”

聽了姜維一番分析,劉禪看著陳壽道:“陳愛卿啊,汝看尚書令和大將軍都給予了回覆,幾十年來錢幣的變化就是這樣,都是有原因的,並不是吾一個人的問題對吧。改善國力,使得百姓生活富足,這是長遠的目標,吾會和百官研究出更好的政策,一定會實現的,汝就先退下吧。”

陳壽道:“臣陳壽謝陛下。”陳壽於是退下。

整個朝會,感覺有點虎頭蛇尾,草草結束。

除了諸葛瞻被劉禪單獨留下,其他人陸續離開正殿。

走下臺階的路上,陳壽是面色躊躇,恍恍惚惚,他深深感覺這次面聖沒有達到他想要的效果。再仔細一想,也沒什麼辦法,自己這麼小的人物,連個名號職位也沒有,能說上話已經很不容易了,難道還要別人聽得進去,哪行呢,這反而脫離了實際,不是嗎?他不斷思索著。

這時走來一人,道:“承祚,承祚。”

陳壽一看,驚道:“先生。”原來走來之人是譙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