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道:“陛下,臣也認為可行。”
諸葛瞻道:“請陛下追諡趙雲將軍。”
於是百官皆呼籲追諡趙雲。
劉禪道:“是啊,趙雲追隨先帝,功勞顯著。當吾還是幼年時,他歷經艱險,靠著忠義之心,讓吾從危險轉為平安。這樣的功勳之臣,是一定要給與表彰的。吾意已決,追諡趙雲!”
百官拜謝皇帝。
禮畢,劉禪道:“還請姜愛卿給趙雲將軍一個合適的諡號。”
姜維思索後,道:“謹按周朝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故趙雲將軍可以追諡為順平侯。”
劉禪道:“順平,譙大夫,卿以為‘順平’這個諡號如何啊?”
光祿大夫譙周出列,道:“陛下,臣以為‘順平’是合適的。柔賢慈惠,意為忠誠賢能,仁愛寬厚。執事有班,意為行事有理有據,井然不紊。克定禍亂,意為為國家平定四方之亂,做出貢獻。故可以追諡趙雲為‘順平’,還望陛下采納。”
劉禪道:“好,就這麼定了,明年追諡趙雲為順平侯。這麼看來我國就有十二人獲得諡號。人有十二屬相,天有十二時辰,我國也有十二英烈啊!”
姜維等百官再拜謝皇帝。
於是季漢歷史上留下記載獲得諡號的人物先後為:法正、諸葛亮、蔣琬、費禕、陳祗、夏侯霸、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和趙雲,共十二人。
新一日,追諡前朝將軍之告示公佈於成都各城門城牆處,當地百姓紛紛彙集告示前。
看著告示,一人叫好道:“好事啊好事啊,早應該這麼做了。”
又一人道:“前朝的將軍,都是國之楷模啊!”
另有一人道:“這麼好的事,到底是誰提議的呢?”
還有一人道:“那還用問,這一定是葛侯之所為!”
旁邊人道:“這必是葛侯之所為也!”
於是百姓紛紛誇讚諸葛瞻,認為這件事是他的提議,向他豎起大拇指。
路過此地的陳壽,正好看到這一幕,見此景他卻沒任何表情,甚至略帶一些無奈。
這日晚上,陳壽和小七在李密家吃晚飯。
吃飯時,陳壽從包裡掏出一些錢,道:“這是之前借你的,今日全還了。”說後陳壽把錢放於案上。
李密驚奇,道:“你是怎麼了,今日主動還錢,很意外。”
陳壽道:“早該如此了,從去年拖到今年,與其說還錢,不如說還個人情。”
李密道:“此話又怎講?”
陳壽道:“你今日沒看到城門口張貼的告示嗎?”
李密道:“看過,有什麼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