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朝廷。收到前線軍情,皇帝劉禪頗為滿意,於是對群臣道:“諸位愛卿,大將軍在前線奏凱了。從祁山打到洮陽,在上百里的戰線上,攻破魏軍營寨數十座,現在已把魏將鄧忠包圍於洮陽,看來破城斬將之日,指日可待了。”
見皇帝高興,黃皓附和道:“此乃陛下聖明,用人得當,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
劉禪道:“奉承話就別說了,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呀?”
皇帝雖發問,一時卻無人主動說來,這讓皇帝臉上的笑容很快消散。見皇帝面容已變,董厥出列道:“陛下,大將軍在前線取得勝利是值得稱讚的。只是文書上還說,大將軍感到兵力不足,希望陛下發兵支援,及增加糧草。”
劉禪道:“是啊,確實如此。畢竟大將軍想要徹底擊敗鄧艾,感到兵力不足,糧草有限,也屬常情。那麼朝廷是否應該立刻給予支援?尚書令來說。”
樊建出列,道:“陛下,大將軍北伐統帥軍隊不下四萬,春季離開成都時又帶走糧食千萬斤,可剛到九月就感覺兵糧不足,這讓朝廷很為難。”
諸葛瞻出列,道:“陛下,大將軍的軍隊從祁山打到洮陽,戰線延綿百里,所以感到兵力不足。如今與鄧艾、鄧忠在侯和、洮陽相遇,如此看來,戰機已失。適可而止,見好就收,方顯大智慧。”
見尚書檯的三位臣子皆不太願意給予支援,這讓劉禪感覺不爽。或許此時劉禪覺得尚書檯已經完全被諸葛瞻控制,有些不聽話了,他頗為失意,嘆了口氣,道:“這麼看來,諸位愛卿是不想支援大將軍了?”
諸葛瞻道:“朝廷確實沒能力支援更多了。陛下可問張、廖、宗三位老將軍,是否願意親自率兵前去支援。”
劉禪看著張翼、廖化、宗預,三人皆低頭沉默。劉禪看著樊建,道:“國庫應該還有上千萬斤糧食吧。”
樊建道:“陛下,國庫只有餘糧了,國內百姓,君臣官吏皆需食糧,哪裡還能支援戰爭。若掏空國庫,那麼國內君臣百姓又如何生存?”
董厥道:“陛下,確實難以支援了。就是再送一次糧草,大將軍最多堅持到明年春季便要回來。總不能一直指望國內千里縣糧。若他能再打一次勝仗,就地解決糧草,那才是關鍵。”
二人這麼說,劉禪猶豫了,看著黃皓,黃皓道:“陛下,既然尚書檯是這個意思,不如延期再議?”
劉禪勉強道:“那好,此事再做考慮,之後再議。”
季漢朝堂之上,君臣對於是否給予支援姜維北伐一事,難以決定,只是單純的肯定了姜維的軍事進展。
退朝後,尚書檯。
尚書向充找到尚書令樊建理論,道:“尚書令,明明成都還有上萬士兵,為何不發兵,若不發兵,前線兵力不足,便很難取得更大戰果。再說糧草,國庫存糧超過千萬斤,你是知道的,為何又不能運往前線?”
見他氣憤模樣,樊建笑著道:“向老弟,緩緩氣,別激動,你我坐下說話。”於是樊建讓他坐下,二人皆坐後,樊建接著道:“成都是有上萬後備,也有千萬斤糧食,可是就算今日全送上去,也不頂用的。這戰爭啊,太耗國力了,我國是小國,小打還行,大打總是無法支撐的。聽聽我這個老大哥的話,此事你就不要再多管了。”
向充道:“什麼?那就等著大將軍失敗歸來嗎?難道諸位同僚都不希望國家復興嗎?”向充站起來看著附近,道:“都護在哪兒,為何此時他竟然不在尚書檯。”
樊建道:“向老弟,都護在宮中,不是在陛下身邊,就是在太子宮。”
向充道:“那我現在去找他理論。”
樊建道:“哎,你去找他也沒用。我直接告訴你,我的態度就是都護的指令,都護不允許尚書檯再給大將軍運去一兵一糧。”
向充攤開雙手難以相通道:“都護為何要這麼做,現在兩國正在交戰,難道都護還想著內鬥?這是政治陷害!這樣內鬥會是個什麼結果,這個國家還有希望嗎!若北伐失敗,難道不是國家的悲哀嗎!對於都護的這種行為,我向充真是感到無恥至極!”話到這裡,向充揮手把案几上的筆墨文書宣洩一地,憤懣而去。
見向充這般行為,董厥走到樊建身前,道:“都護真要和大將軍鬥到底了?”
樊建道:“請問現在不鬥,更待何時?”
董厥道:“那都護現在究竟是在陛下身邊還是太子宮?”
樊建道:“我估計,或許都不是,應該是在黃皓那裡。”
董厥驚訝,道:“什麼?若是如此,快要變天了。”
樊、董二人看著一地狼藉,預感諸葛瞻就要對姜維下手了,而且是重手。此時姜維正在北伐,開展政治內鬥真是一種可悲卻又難以避免之事,樊、董二人很快也決定了接下來該怎麼做了。
那麼此時諸葛瞻和黃皓真在一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