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的意思是:你的情況我已經所見所聞,我現在回去會如實向上級覆命。
二人簡短兩句對話,足以表面二人之態度。
這是智者的較量,這是高手的過招,簡短兩句,已經足夠。
於是鍾會離開,頭也不回地離開。
鍾會的第二次拜訪,即告結束。
比之第一次,或許失落更多。
回到洛陽,鍾會對司馬昭道:“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
通俗意思為:嵇康,是條盤踞著的龍,不能讓他騰起。但你不用擔心天下不在你的掌控中,只有嵇康必須顧慮。
聽鍾會之言,又見嵇康依然不合作,司馬昭對嵇康的態度由‘為難’變為‘不滿’。
一些日子之後。
‘竹林七賢’之山濤字巨源)離開尚書吏部郎之職位,向司馬昭推薦嵇康接替自己。山濤為何要這麼做?
首先山濤和嵇康是好友,是竹林之交。再有山濤與司馬家關係則非凡,有救濟之恩。因為山濤早年喪親,家中貧困,司馬昭瞭解情況後,給山濤家中送去錢二十萬、谷二百斛。後來魏帝曹奐賜司馬師春服,司馬師則轉賜給山濤,又因山濤母親年老,加賜藜杖一根。
所以為了舉賢與感恩,山濤在離任時,推薦嵇康。
嵇康聽到山濤推薦自己,非常氣憤,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堅決拒絕出仕。
嵇康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把司馬昭惹怒了。
司馬昭決定找機會收拾嵇康,而這個機會,說來就來。
當時,嵇康的好友,曹魏名士呂安的妻子徐氏被呂安的兄長呂巽迷姦。呂安知道後非常憤恨,欲狀告呂巽。
嵇康與呂安是莫逆之交,聽說呂安要告狀自己的兄長,於是親自找到呂安,勸他不要揭發家醜,因為這樣會影響家族名譽。呂安即聽從嵇康建議,沒有任何行動。
心中不安的呂巽,擔心嵇康與呂安私下聯手對付自己,於是他選擇惡人先告狀,反誣告呂安不孝,使呂安被官府收捕。
於是這事鬧大了。
嵇康知道後非常憤怒,跑到官府要為呂安作證,請求放了呂安,官府表示拒絕。於是嵇康去找司馬昭,當面為呂安辯護。
見嵇康請了三次都不來,而這次卻不請自來,這讓司馬昭非常憤怒。鍾會看在眼裡,出來進言陷害嵇康,司馬昭於是下令將嵇康抓捕。
嵇康入獄的訊息很快傳開,魏國太學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請求朝廷赦免他,並讓嵇康來太學任教,他們的要求並沒有被同意。
之後各方豪傑紛紛來到洛陽請願,甚至有些人陪嵇康一起住監獄。
司馬昭見嵇康不能為己所用,而影響力又如此之大,擔心他將來造反對自己不利,於是與鍾會、呂巽等人商議如何收場。
鍾會對司馬昭道:“康欲助毋丘儉,賴山濤不聽。昔齊戮華士,魯誅少正卯,誠以害時亂教,故聖賢去之。康、安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
通俗意思為:嵇康想幫助毋丘儉謀反,而因為山濤勸他不這麼做才作罷。以前齊國姜太公殺華士,魯國孔丘殺少正卯。正因為他們擾亂破壞當時的秩序與教化,所以聖賢把他們剷除了。嵇康和呂安言論放蕩,誹謗社會公德和國家政策,這是作帝王的不應寬容的。應當乘這個機會剷除掉他們,來使風俗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