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存亡之秋> 第六章 新刺史鄧艾昭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章 新刺史鄧艾昭雪 (2 / 3)

在司馬昭、司馬炎的多次催促下,譙周終於決定帶病前往洛陽。

西晉泰始三年267年),譙周到達洛陽,臥床不起。司馬炎派人到他的住所,任命他為騎都尉。譙周上書陳說自己沒有功勞而授封,請求辭去爵位和封地,但司馬炎不允許。西晉泰始六年270年),秋,譙周被封為散騎常侍,這年冬季病逝。譙周著有《法訓》、《五經論》、《古史考》等書一百餘篇。

皇帝司馬炎下詔曰:“朕甚悼之,賜朝服一具,衣一襲,錢十五萬。”

譙周長子譙熙接詔上書,說譙周臨終前囑咐譙熙言:“久抱疾,未曾朝見,若國恩賜朝服衣物者,勿以加身。當還舊墓,道險行難,豫作輕棺。殯斂已畢,上還所賜。”

通俗意思為:我生了很久的病,所有沒有上朝拜見皇帝,如果皇帝賜朝服等衣物,不要穿在我身上。要把我安葬在老家,道路艱險行走困難,所以要預備製作輕薄的棺材。葬禮完畢之後,把皇帝賞賜的所有物品全部歸還。”

司馬炎收到上書後,於是下詔歸還衣物,給與買棺材的錢。

譙周二子譙賢、少子譙同。譙同喜歡譙周的事業,精通經學,有忠厚質樸的品德,被推舉為孝廉,任命為錫縣縣令、東宮洗馬,但他都沒有赴任。譙周長孫,譙熙之子譙秀,是晉朝的隱士,當他知道天下要大亂事,於是斷絕一切人事往來。後來成漢皇帝李雄佔據蜀地,用小車徵召他。李雄的叔父李驤、李驤之子李壽徵召他,他都不應徵。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東晉將領恆溫平定蜀地,上表推薦譙秀。因為譙秀已經年老,所以沒有徵召。後來範賁、蕭敬在蜀地作亂,譙秀避難宕渠,同鄉宗族投奔他的有上百人。當時譙秀已經八十歲,眾人因此打算替他擔東西,譙秀道:“各有老弱,當先營護。吾氣力猶足自堪,豈以垂朽之年累諸君也!”意思為:各家都有老弱的人,應當先給自家人擔東西。我的氣力足夠承擔自己的東西,不能因為我老朽而連累大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之後譙秀又活了十幾年。

再說樊建、董厥。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樊、董二人皆為晉臣。司馬炎任命樊建為給事中。

一日,司馬炎向樊建詢問諸葛亮的治國之道,樊建對曰:“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足感神明。”意思為:發現問題必會改正,從來不袒護過失,賞罰誠信,足以感動天靈。

司馬炎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意思為:好啊,如果我得到此人來輔助,哪裡還像現在這樣勞累啊!

樊建叩拜曰:“臣竊聞天下之論,皆謂鄧艾見枉,陛下知而不理,此豈馮唐之所謂‘雖得頗、牧而不能用’者乎!”意思為:臣聽說天下人都在議論,都認為鄧艾被冤枉,陛下知道了卻不理睬,這難道不是馮唐所說的‘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能用’啊!

司馬炎笑曰:“吾方欲明之,卿言起我意。”意思為:我正想挑明此事,是您的話讓我下定了決心。

於是司馬炎下詔曰:“昔太尉王凌謀廢齊王,而王竟不足以守位。徵西將軍鄧艾,矜功失節,實應大辟。然被書之日,罷遣人眾,束手受罪,比於求生遂為惡者,誠復不同。今大赦得還,若無子孫者聽使立後,令祭祀不絕。“

通俗意思為:以前的太尉王凌圖謀廢掉齊王曹芳,而齊王最終沒能守住皇位。徵西將軍鄧艾,居功自傲並喪失臣節,實在應當處以死刑。然而他接到詔書後,遣散部眾,甘願領罪,比起那些為生存而反叛的人來說,確實不同。現在做出赦免,並讓他的家人回京,如果他沒有子孫的話,可自選繼承人,以便對他的祭祀不斷絕。

說起鄧艾這事,除樊建,另有他人上書請求平反,如段灼。

段灼,曾經是鄧艾軍中司馬,與鄧艾一同攻取蜀地,封關內侯。

泰始三年267年),段灼擔任議郎,上書為鄧艾申訴道:“艾心懷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滅之誅,臣竊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剛急,輕犯雅俗,不能協同朋類,故莫肯理之。臣敢言艾不反之狀。”

通俗意思為:鄧艾內心懷有極度的忠誠,卻揹負反叛忤逆的罪名,平定了巴蜀,卻被誅殺滅族,臣私下為之悲痛哀悼。可惜啊,說的就是鄧艾反叛這事!鄧艾性情剛烈急躁,容易得罪各種層次的人,又不能與同僚和諧共處,所以無人願意替他伸冤。臣斗膽請陳鄧艾不是反叛的情況。

“昔姜維有斷隴右之志,艾修治備守,積穀強兵。值歲凶旱,艾為區種,身被烏衣,手執耒耜,以率將士。上下相感,莫不盡力。艾持節守邊,所統萬數,而不難僕虜之勞,士民之役,非執節忠勤,孰能若此?”

通俗意思為:以前姜維意圖截斷隴右,鄧艾對此認真做好防備,積蓄糧谷並增強兵力。當年遭遇大旱,鄧艾分割槽種植糧食,身穿黑衣,手持農具,以此作為將士們的表率。因此上行下效,沒有不盡力的人。鄧艾持符節鎮守邊境,所統領的人多達數萬,然而他不覺得這像奴僕應該做的事,就如普通官員和百姓一樣正常勞動,如果不是堅守節操和忠勤職事,怎麼會做到這般?

“故落門、段谷之戰,以少擊多,摧破強賊。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廟勝,授以長策。艾受命忘身,束馬縣車,自投死地,勇氣陵雲,士眾乘勢,使劉禪君臣面縛,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當書之竹帛,傳祚萬世。”

通俗意思為:所以在落門、段谷的戰役中,他能以少擊多,摧毀打敗強大的敵人。先帝司馬昭)知道他可以擔當重任,便對他委以制定克敵制勝的策略為任,授予他領軍征伐的職責。鄧艾接受命令而奮不顧身,把馬腳裹起來和把車吊上山去,勇敢與氣魄直上雲霄,將士們乘勢猛進,使劉禪君臣覆面自縛,拱手屈膝跪地投降。鄧艾功名從此樹立,應當將他的事蹟載入史冊,把他的福祚傳承後世。

“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誠恃養育之恩,心不自疑,矯命承製,權安社稷;雖違常科,有合古義,原心定罪,本在可論。鍾會忌艾威名,構成其事。忠而受誅,信而見疑,頭縣馬巿,諸子並斬,見之者垂泣,聞之者嘆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