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良為益州刺史主簿,又出任治中、別駕。數年後,為黃門侍郎、梁州刺史。
陳壽為著作郎,又出任陽平縣令。
李驤為尚書郎,又出任建平太守,李驤以患病為由推辭不上任,於是改任他職。
杜烈先後為平康、牛鞞、南鄭、安陽縣令。數年後,為郎中令、衡陽太守。
唯有李密推辭一切任用,選擇回家侍奉祖母。
文立於泰始二年266年),出任濟陰太守。第二年成為太子中庶子東宮屬官),輔佐東宮太子司馬衷。
泰始五年269年),文立上表司馬炎道:“故蜀大官及盡忠死事者子孫,雖仕郡國,或有不才,同之齊民,為劇。又上:諸葛亮、蔣琬、費禕等子孫流徙中畿,宜見敘用,一則以慰巴、蜀民之心,其次傾東吳士人之望。”
通俗意思為:以前蜀漢的大官以及為國盡忠的大臣子孫,雖然有些現在仍在郡國為官,但有些沒有什麼才能的,則淪為一般百姓,從事艱苦的勞動。建議:諸葛亮、蔣琬、費禕等人的子孫遷徒到京城附近,應當被錄用,這樣做一可安慰巴、蜀的民心,二可解除東吳士人的觀望。
司馬炎採納了文立的建議。
諸葛亮之孫諸葛京,出任郿縣令。
司馬炎聽說故蜀尚書犍為人程瓊頗有德望,又與文立關係至厚,於是向文立詢問此人,文立對答:“臣至知其人,但年垂八十,稟性謙退,無復當時之望,不以上聞耳。”
通俗意思為:我是最瞭解他為人的,但他已年近八十,加上天性謙遜退讓,已經沒有要在當今世上求名立功的願望了,所以才沒向朝廷推薦他。
後來程瓊聽說了此事,曰:“廣休可謂不黨矣,故吾善夫人也。”
通俗意思為:廣休文立)可以說是公正無私的人,所以我才和他交好啊。
於是故蜀尚書程瓊沒有被晉朝啟用,在蜀漢滅亡之後,便引退至終。
泰始十年274年),文立出任散騎常侍。負責侍從皇帝,並擬典章奏詔令,參與機要,出納王命。文立推辭,司馬炎不許,又遷衛尉,兼梁、益二州大中正,負責人才的選拔。
西晉皇帝司馬炎,大量啟用蜀中學子,他們因才學被授予不同職位。
南中霍弋、巴東羅憲在去世之後,督將皆得平穩交接。
蜀中局勢逐漸穩定下來。
那麼當下,西晉王朝最重視之事,除消化蜀地、蜀人,更在西北之局。
西北怎麼了?在這一時期西北發生了一場大動亂,被稱為秦涼之變。
秦是指的秦州,西晉泰始五年269年),晉廷以隴右五郡及涼州的金城郡、梁州的陰平郡,設定秦州,州治在冀城。
涼是指的涼州,包括整個河西走廊的秦州以北地區。
秦涼二州,長期是漢人與羌胡混居、交戰的地區。在三國時代,季漢與曹魏二家爭奪秦涼,二家滅亡後,秦涼歸於西晉。雖然西晉在名義上統治了秦涼,但並沒有解決當地漢人與羌胡之間的矛盾。一股力量,在經過漫長等待之後終於登場,他叫鮮卑。
說到鮮卑,可以提一下軻比能。他是三國時期鮮卑非常重要的一位首領,稱雄漠南,曾與漢相諸葛亮遙相呼應,對付曹魏。曹魏深感威脅,魏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韓龍將其刺殺,使鮮卑陷入混戰。
而鮮卑有一部,長居西北河西地區,被稱為河西鮮卑。河西鮮卑的首領叫禿髮匹孤,匹孤死後其子禿髮壽闐繼位。壽闐去世後,其孫禿髮樹機能接任。
禿髮樹機能逐漸成為活躍於魏晉之際,秦涼地區最有實力的的外族首領之一。
其實本來呢,這一地區都是由鄧艾鎮守。鄧艾招降了外族數萬人,讓他們跟漢人雜居,漢與羌胡之間得到了融合,也加強了管制。
然而鄧艾因伐蜀之戰被調離,從此有去無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