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存亡之秋> 第十二章 三國成志追憶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二章 三國成志追憶人 (4 / 6)

《三國志》是私人修訂,陳壽在世時,流傳有限。

說完編著《三國志》,那麼陳壽在晉朝的仕途情況又如何?

陳壽可以說當時蜀中第一學子,司馬炎因此兩次授予著作郎,可謂讓他盡展才華。

中書令張華非常欣賞陳壽,要推舉陳壽當中書郎,也就想把陳壽留在自己身邊。

荀勖討厭張華,反對推薦,就對吏部造陳壽的謠,吏部就將陳壽遷走去當長廣太守。

陳壽藉故母親年事以老推辭不去。

鎮南將軍杜預上表向司馬炎舉薦陳壽擔任散騎黃門侍郎,皇帝下詔:昨剛任用蜀人壽良任黃門侍郎,可以讓陳壽擔任侍御史。

陳壽再次擔心母親,依然沒去就職。

陳壽母親去世後,陳壽遵從了母親的意願,將她埋葬在洛陽。

探索一下陳母的內心,為何一定要葬在洛陽而不是老家巴西,或許是因為陳父的緣故。陳父年輕的時候,跟隨諸葛亮北伐,興漢室,復中原,至死未有成功。所以陳母要求將自己安葬在洛陽,或許是在告訴世人,我們不服輸,我們永遠堅定夢想。

因為沒給母親在家鄉埋葬,陳壽遭到非議,於是被罷官。

曾經,譙周給陳壽道:“卿必以才學成名,當被損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

通俗意思為:你一定會因為你的才學而成名,卻因此受辱遭遇曲折,也是不幸啊,一定要慎重!

陳壽在蜀朝被罷官,在西晉再一次被罷官,譙周當年說的話得到應驗。

多年之後。

陳壽被再度啟用,出任太子中庶子,沒去就職,於是兼任散騎常侍。

皇帝司馬衷對張華說,陳壽非常有才華,不能讓他長久兼職。張華上表想讓陳壽榮升九卿。還未成功,張華遇事受牽連,不得參與朝政,忠賢之人皆被排擠。

西晉元康六年296年),非常欣賞陳壽的晉臣張華擔任司空,兼管修史之事。

第二年,陳壽在洛陽病逝,時年六十五歲。

等到陳壽病逝後,梁州大中正尚書郎範頵等上表曰:“昔漢武帝詔曰‘司馬相如病甚,可遣悉取其書’使者得其遺書,言封禪事,天子異焉。臣等按故治書侍御史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豔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願垂採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通俗意思為:以前漢武帝詔書說“司馬相如病死後,就可以把他的書全拿來”,使者得到司馬相如死後的書,上面寫了封禪的事,漢武帝非常的驚異。我們大臣幾個審查了以前治書侍御史陳壽所寫的三國志,書裡有很多勉勵告誡的話,明確得與失,有益於社會風氣。雖然文章的豔麗程度比不上司馬相如,然而質量確實是有過之無不及。希望能得到皇上的垂青而採用錄入。

於是皇帝詔令河南尹、洛陽令讓他們在家裡抄錄陳壽的書。

這使《三國志》得以流傳。

因為陳壽身前地位聲望皆無法體現他的才能,所以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很冤,很不值。

陳壽長兄兒子陳符,字長信,也很有文才,繼陳壽後也擔任著作郎、上廉令,早卒。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