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道:“蜀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而眾人皆言蜀不可伐。夫人心豫怯則智勇並竭,智勇並竭而強使之,適為敵禽耳。惟鍾會與人意同,今遣會伐蜀,必可滅蜀。滅蜀之後,就如卿所慮,當何所能一辦耶?凡敗軍之將不可以語勇,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心膽以破故也。若蜀以破,遺民震恐,不足與圖事;中國將士各自思歸,不肯與同也。若作惡,祗自滅族耳。卿不須憂此,慎莫使人聞也。”
通俗意思為:蜀是天下的禍患,使得百姓不得安息,而我今日伐蜀易如反掌,但眾人都說蜀不可討伐。若一個人的心剛遇見問題就膽怯,智慧與勇氣一併喪失,強行派他前去,只會被敵人擒獲。而如今只有鍾會與我的想法一致,所以現在派鍾會伐蜀,必能滅蜀。滅蜀之後,若事情的發展像你說的那樣,他憑什麼一定會成功呢?凡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士大夫不可與圖存,那是因為蜀人的心和膽都被嚇破了,國亡而僥倖活下來的人,必然震驚恐慌,是不會願意隨鍾會作亂的;而來自北方的將士在戰事平息後思念家鄉期盼早日迴歸,更不願意再追隨鍾會。若鍾會真要作亂,只會自取滅族之禍。所以,你不必對此擔心,一切按計劃進行,不要將今日我對你說的話告之別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邵悌聽過大論,徹底覺悟,於是拜道:“明公所言極是,邵悌明白了。”
第二日,洛陽城下。
將士就位,誓師儀式即將開始。
只見這時將軍鄧敦忽然下馬,走到司馬昭身前,道:“大都督!”
司馬昭道:“鄧敦將軍,你有何事?”
鄧敦道:“大都督,末將認為,蜀國作亂,首惡姜維,讓鄧艾率軍除之即可,不必以四方之兵勞師遠征。另外蜀國山川險固,蜀人抵抗堅決,若形勢不利便會遭遇禍敗,其後果難以想象,還請大都督三思而再圖良策!”
見誓師之日有人竟敢公然反對,司馬昭擔心軍心不穩,大怒道:“大膽!我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主,你怎敢逆我,逆天下人願。來人,推出去,斬首祭旗!”
只見兩名高大武士走來,將鄧敦拖走,鄧敦憤怒道:“司馬老兒,你擅行廢立,竊權弒君,今日亂殺良臣,你不會有好結果的,司馬老兒!司馬奸賊!奸賊!”片刻之後,武士呈鄧敦首級於萬眾之前。眾將士一看,驚駭不已。
見況,司馬昭安撫道:“眾將士勿要驚慌,此事只針對鄧敦一人,與他人無關。今日誓師大會,可以開始了!”
在打掃現場後,鍾會於李輔、胡烈、荀愷、許儀、句安、王買、賈輔、王起、夏侯鹹等及數萬將士之前走出,站於司馬昭身前。
司馬昭身後則有裴秀、賈充、邵悌、荀勖、郭奕、羊祜、王深、司馬楙、裴楷、王戎等心腹、僚屬。
在萬眾矚目之下,司馬昭親自為伐蜀元帥鍾會滿酒三樽,鍾會舉樽敬天、敬地、敬人。
禮畢,司馬昭正式釋出伐蜀號令,兩側擊鼓吹號聲勢助威,全軍將士高呼:“必勝!必勝!必勝!”
鍾會即轉身而去,上馬揮鞭,統帥千軍萬馬,器宇何等軒昂!
於是鍾會繼承魏武帝曹操、大司馬曹真、大將軍曹爽之步伐,率領中原將士,第四次伐蜀。
無論伐蜀之戰阻力有多大,司馬昭堅決這麼幹。
無論伐蜀之戰經歷會如何,鍾會受命踏上征程。
曹魏伐蜀之事,從前期籌劃到拉開帷幕,一直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季漢方面,雖然姜維在春季便上書請求支援,然而並沒有得到皇帝的重視。那麼這樣的形勢下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五道伐蜀斬先鋒。
喜歡存亡之秋請大家收藏:()存亡之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