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意外又一次發生了,就在唐軍橫渡黃海的時候,王文度這位老哥突然死了。
如果放在平時,再派一員猛將過去就行了,但是,這個時候李治正在籌備攻打高句麗,猛將們已經全部就位,不能夠臨陣換帥。
萬般無奈之下,李治只好讓已經是平頭百姓的老頭,劉仁軌頂替王文度,率軍出征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正是這個不經意的安排,不僅順利地平定了百濟,還造就了一位出將入相的傳奇。
在得到代替王文度率軍出征的訊息之後,劉仁軌就跟算卦先生一樣,自己都意識到,好運要來了。
這位60歲的老頭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極其狂妄地對周圍人喊了一句:“老天爺是打算讓我這個老頭富貴啊!”
這還沒算完,喊完之後,他竟然又跑到了所在的州府,要了幾套《唐歷》和宗廟號,並高調地對外宣稱自己一定能夠平定東夷,把大唐的歷法頒佈到海外。
太狂了,實在是太狂了,沒有上過一次戰場,沒有指揮過一次軍隊,已經60歲高齡的老頭,在出徵之前,就敢說出這種狂妄之語,放在任何一部電視劇裡都不可能活過兩集。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這麼一種天縱奇才。他能夠無師自通,他能夠出手即巔峰,他能夠輕而易舉的做到別人幾輩子都做不到成績。
劉仁軌率領大軍到達朝鮮半島之後,簡直就是到了自己的主場。他一邊走一邊打,很快就在熊津江口大敗百濟軍隊,殺死了1萬多敵軍,順利地進入了泗沘城。
更加可喜的是,百濟軍大敗之後,又發生了內亂,大將鬼室福信把原來的親密戰友和尚道琛給殺了。
劉仁軌立刻意識到機會又來了,如果趁此機會,對鬼室福信發動突然襲擊,唐軍一定能夠大獲全勝。
但是,意外又一發生了。一道火速撤軍的聖旨,從大唐的東都洛陽,傳到了劉仁軌的手中。
李治讓大獲全勝的劉仁軌火速撤軍,不是他老眼昏花瞎指揮,而是迫不得已的無奈之舉。因為,唐軍在高句麗的戰場上又一次失利了。
原來就在劉仁軌救援劉仁願的過程中,李治又在高句麗開闢了一個新的戰場。
公元661年4月,李治集結了35路大軍,水陸並進殺向了高句麗。
但是由於天降大雪,國內回紇反叛,統軍將領劉雅相不幸在前線去世等因素,攻打高句麗的唐軍不得不在662年2月,撤回了國內。
攻打高句麗的唐軍撤回以後,留守在百濟的劉仁軌,又一次變成了一支孤軍。
接到要撤軍的聖旨以後,他面臨著極其艱難的選擇。
聽從旨意撤軍,可以保全性命,甚至還能因為之前的戰功,被重新起用,榮華富貴隨之而來,安享晚年不成問題。
但是出發之前吹過的大牛,必將淪為笑柄。自己畢生的夢想,也將化為泡影。這是一個他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恥辱。
如果不撤軍,唐軍已經到了內憂外困,山窮水盡的地步。
外部,百濟叛軍日益強大,士氣高漲,高句麗也必然會派出援軍,僅靠唐軍和新羅軍固守一座城池,很難守得住。
內部,將士們已經留守百濟將近一年,聽聞蘇定方已經撤軍,所以個個思鄉心切,毫無戰心。另外,當初唐軍攻陷百濟,又大肆搶掠過一番,城內又人心不服。
這種不利的局面下,如果稍有差錯,不僅自己要死無葬生之地,也可憐了這數萬將士的性命!
撤,還是不撤,劉仁軌猶豫再三。最後,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堅守。他相信置之死地而後生,他相信依靠自己的才能,一定能夠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但是,說服自己容易,說服別人就難了。你一個61歲的老頭死了也就死了,其他人還想活著回去呢。所以,劉仁軌下定決心之後,又不得不將其他將士召集了起來,從三個方面,給大家好好的上了一節思想政治課。
第一步,鼓舞士氣。他先是把孔老夫子抬了出來,表示《春秋》裡說了,將士出征,只要對國家有利就可以專斷。如今皇上準備滅了高句麗,就必須先滅百濟。咱們要拍拍屁股走了,孔子都會爬出來戳大家的脊樑骨。
第二步,指明出路。叛賊雖強,但是扶余豐和鬼室福信這倆人,貌合神離,用不了多久就會發生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