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再一次證明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最後大家還是聽取了劉仁軌的意見。
隨後,唐軍兵分兩路,殺向了周留城:
一路由劉仁願、孫仁師、以及新羅國王文武王率領,從陸路進發;
一路由劉仁軌親自率領170艘戰艦,名水軍,沿著熊津江順流而下,再沿白江逆流而上,進逼周留城。
公元663年8月27日,唐日水軍終於到達了他們命運中的拐點——白江口。
兩軍剛剛相遇,東瀛仗著人多,率先對唐軍發動了試探性的進攻,但是被唐軍頂了回去。
第一天的戰鬥就這麼簡單的結束了。但是,此戰給唐日雙方的將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劉仁軌看來,日軍強盛,只可智取不可硬攻。但在日軍將領看來,唐軍的戰鬥力不過如此。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東瀛就制定了猛攻的戰術。他們很快就集結了400多艘戰艦,向著100多艘戰艦的唐軍中兵猛烈地衝了過去。
一番激戰之後,果然如東瀛所料,唐軍開始節節敗退。東瀛大喜過望,一邊大喊八嘎呀路,一邊拼命地搖著船槳在後面一通猛追。
但他們沒有注意到的是,唐軍的左右兩翼已經悄悄的溜到了東瀛軍的左右,將他們牢牢的包圍了起來。
隨後唐軍火箭四起,對著包圍圈中的東瀛兵士就是一頓狂射。由於空間狹小,東瀛兵士戰艦根本無法調頭,只能相互碰撞。於是,一條火船又燒著了另外一條火船,400多艘戰艦你燒我,我燒你,頃刻之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
據東瀛史書記載,東瀛將領樸市田來津“仰天而誓,切齒而嗔,殺數十人”然後戰死。但是,也不知道他在自己的船上咋殺的數十人?總不會殺自己人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型燒烤還沒有結束,唐軍又對剩下的日軍發起了總攻,一路砍殺一萬多人,日軍大敗而逃。
此戰是華夏和倭寇的第一次大戰,雖然只殺死倭寇一萬多人,但是卻極大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
從此以後,東瀛充分認識到了唐朝的強大,開始不斷地派出使者向唐朝學習。另外,在此後的將近1000年時間裡,日本再也不敢染指高麗。
日軍大敗以後,扶余豐自知復國無望,急忙趁亂一口氣向北狂奔300裡,跑到了高句麗。後來唐朝滅了高句麗之後,他又成了俘虜,但是李治並沒有殺他,而是把他流放到了江南,隨後客死中國。
扶余豐逃跑之後,其子扶余忠勝,大將黑齒常之等人,率領剩下的抵抗勢力投降了唐朝。但是,百濟將領遲受信,仍然佔據著任存城堅持不降。
劉仁軌準備讓剛剛投降的黑齒常之率軍進攻任存城,但是孫仁師卻認為黑齒常之人面獸心不能相托。
但是的但是,劉仁軌又一次提出了反對意見,在他看來黑齒常之不但勇猛而且忠誠,只是以前投錯了人而已,完全可以重用。
事實證明,劉仁軌又一次預言了未來。黑齒常之不但順利攻下了任存城,而且還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戰吐蕃、破突厥立下了赫赫戰功,只是很可惜,這麼一員忠心耿耿的大將,最後卻被武則天冤枉賜死在了獄中。
更加可笑的是,取得了如此之大的勝利,一直到這個時候,李治竟然還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劉仁軌的功勞。
直到劉仁軌等人回到大唐之後說明情況,李治才恍然大悟,對劉仁軌破格提拔了六級官階,正式任命他為帶方州刺史,並在長安賞賜了一處住宅。
隨後,劉仁軌的官職開始一路飆升,665年升任為大司憲,666年又升為了右相。
那時候的老劉歷經無數坎坷之後,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此時的羅逸也不禁敬酒老劉一杯,倒是讓老劉有點懵,以為當家的今日是心情極佳。
此時的羅逸是知道的,得讓老劉的才華早些發揮出來才行,不能將其埋沒了。
喜歡大唐稱心請大家收藏:()大唐稱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