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時的冷水與過去的生水不同,已經不是單純的生水,至少經過各種處理,濾除了當中的有害物質甚至是各種致病菌。
像是日常用的飲用水,至少經過5微米過濾除去大的雜質顆粒,再經過1微米除去小顆粒,隨後是反滲透或者0.22微米以下級別的無菌過濾搭配電除鹽技術。
製作出的終端飲用水,要比普通自來水煮沸後還要更加純淨。
但是因為無機鹽等含量過低,所以需要泡茶等才好些,否則一直飲用高純度的純化水,會把人體當中礦物質“淋洗”出去。
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返回到喝冷水的時代。
而在藥物沒有普遍發展,醫療也沒有太大進步的明代,推廣開喝熱水的習慣,能減少太多透過消化道傳播的疾病。
解決了採暖和飲水的生存問題,剩下的就是種地。
比較之下,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本事便是種植各種作物,不管是主糧還是各種副食,有華夏民族生存的地方,便能找到一方小小的菜地。
只要有土地,華夏民族便能在任何困苦的環境下生存下去。
雖然現在沒有現代化的農藥和化肥,但是勝在土地足夠肥沃,只要能耕種的過來,依靠堆種植面積,未來幾十年還能頂得住……
鑄鐵爐緊鑼密鼓生產的同時,瀋陽城卻出現了問題。
因為周遭的煤場都在緊鑼密鼓的煉焦,所以流入到市場的煤變得很少。
於是乎,人們不得不將取暖的來源轉向木炭以及木柴。
又因為初雪剛過,兩者的供應量並不豐富,是以爆發了取暖危機。
此番不同於上次糧食時間,並沒有人在背後囤貨。
但是,並不妨礙有心人在背後煽風點火。
市面上盡是扇動性的言論。
由於人們經歷過糧食危機,雖然也有人對官府保持信心,但是架不住三人成虎。
“他張家的,你們家買炭沒有?”
“我家買的不多,夠十天燒就是了,還買了些柴。”
“哎呀,買的太少了,我勸你趕緊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