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方書安計劃裡的一環,而且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朱常洛做為太子,身體羸弱。
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喜歡沉溺於女色當中,沒有好的身體,幹什麼都白搭。
若是讓一個太子整日去跑跑跳跳,顯然很難實現,但是從另一個角度,那可就不一樣。
所以,他在忙碌之餘,不忘畫一份關於動感單車之類的工具。
比較其他的器材,這種姿勢更加優雅,而且充滿新奇感。
若是試製成功,也可為將來的腳踏車做準備。
當然,只能是閹割版的腳踏車。
鏈條的問題不好解決,只好退一步採用傳動軸。
而軸承則只能利用現有的軸環技術。
是否將滾子軸承做出來?
方書安記得看過一篇報道,skf展廳裡就有一個清朝製造出來的滾子軸承,與新世紀的滾珠軸承基本上已經沒有差別。
還有郭守敬製造的簡儀,上邊也有原始的圓柱滾子軸承的示例。
清朝的滾子軸承他當然找不到來源,但是簡儀的話,就在京城的觀象臺,只要去觀察觀察,就能推測出製造方法。
這些事情需要一步步來作,單車的圖紙有了,傳動軸找工匠打製就是,其他的東西都是現成的技術,只需要各個零部件打造出來,進行組裝就好。
至於變速或者說是變重灌置,他想了想,還是放棄。
那也是一系列相對精密的東西,先讓朱常洛適應單車的節奏,將來給他增加配重就是。
要說大明工匠的手藝,特別是習慣跟他合作的那些人,效率都是極高的,沒有三天時間,便將配件們全部加工完成,等著他去組裝。
看著那一對麻繩包裹的東西,方書安也有些感嘆,這速度,只怕是趕上後世早某寶買東西送貨的速度了,真是夠快。
其他部件他並不擔心反正不需要考慮重量,所以很多東西都是鑄鐵或者硬質木製成。
反倒是傳動軸承,如果效率合適的話,將來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傳動軸是兩端帶齒輪的圓筒,外邊有一層鏤空的護筒,使用鐵皮製成。中間有兩個受力點,便是傳動的主要支撐部位。
方書安問道,“也是用的軸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