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工具,直接讓鋼廠生產。大型裝置難度大些,修建兩層房屋還好,用腳手架就行,修建三層乃至四層,需要用到龍門架,龍門架他們都是用鋼架組裝,需要用到的角鋼不少。
雖然現在開平和撫順都能產角鋼,但是量能否保證還需要確認。
在東北築城時候,方書安已經設計出來使用滑輪組合的龍門架,現在看,即便是角鋼的數量足夠,還需要大規模裝配。
原料,工具再加上人員和災民的利用,一切都是擺在面前亟待解決的事情。
在他來之前,商業聯盟的人們就在討論這些細節,現在回去,必須要拿出章程。
官府統計完損失情況之後,便會將土地移交給他們。清場需要五天時間,就算是災民們一起幫忙,來往也需要大量的車隊清理廢墟。
早知道,該讓朝廷出這一部分錢啊!
就算是不出錢,出人工也行!
等等,出人工,他突然想到了什麼……
幾萬人來打下手還行,真要是用他們建房子,建好之後各回各家,那不是白白培養?
如果能找到一些人,成為專門的施工隊伍,那多好?
就像是共和國大裁兵時期,不少隊伍直接轉成建築公司,也是不錯的選擇。
於是,他又打起注意。
若是兵部能給他們運過來一些士兵的話,那自然是極好的,尤其是三四十歲的老兵,沒有經歷過什麼戰爭,平日裡不是在種地就是在幫著主將幹別的,這些人最是合用……
回去的時候,人們分作幾群,有的還在熱鬧的討論著,有的爭得面紅脖子粗,個別的在喝茶吃點心,閒情逸致的看著別人。
“我說你們幾個是什麼意思,他們吵得熱鬧,你們也不攔著點?”
“那攔不住啊,他們願意爭就爭吧,願意多出錢的事情,咱不攔著。”
聽劉青說是在爭著出錢,方書安也不說話了,這是好事情,不能打消他們的積極性。
別人家辦事,想讓人多出錢都不成,他們倒好,爭搶著來出錢。
“不去管他們,讓他們爭著,青兄,我問你啊,現在宣化府那裡的邊軍,待遇如何?”
劉青不明白,為何突然問他宣化府邊軍的事情。
不過那也不是什麼秘密,便說道,“像你所知道的那樣,前些年,邊軍的日子十分難過,很多軍戶都是吃不果腹。也幸虧這裡是北疆,此前一直有蒙古人騷擾,若是和其他地方一樣,只怕家裡也要做半掩門的買賣了。”
說到這裡,二人唏噓不已。
宣府和大同,到底是九邊,戰略位置重要。
以前一直處在抗擊蒙古的第一線,前些年還時不時有騎兵下來騷擾。
自打和市越來越弱甚至取消以後,衛所的軍戶們常年都是掙扎在餬口的邊緣,近幾年,貿易力度加大,他們的生活才稍微好一些。
“宣大確實好點,雖然不像遼東,但是也比陝甘和西南要好,那裡的軍戶真是生不如死。”劉青繼續說著。
宣大因為有草原方向的和市以及偶爾的騷擾,下邊的軍將做的不算過分,西南和西北兩個方向,那就是難看的緊了。
“你說,那些不算緊張的方向,我向朝廷討要些軍戶,讓他們轉成匠人,幹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