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書安提出來自己的打算。
“這……”劉青有些猶豫。
若是在永樂朝,甚至是嘉靖朝以前,人們肯定不會幹。
軍戶們雖然錢少,但是實打實的有東西繼承,再不濟,地位還是有的。
而匠戶就更差勁了,匠戶連軍戶都不如,根本沒有可能去做其他行業。
不過,現在是泰昌年間,事情早就有了很大變化。
嘉靖朝開始,戶籍之間的限制就已經鬆動,方從哲錦衣衛戶籍,都能考中進士,成為首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軍戶和匠戶之間的界限已經不是涇渭分明。
現在很多匠戶的事情,都是軍戶來做,而那些匠戶,早就不知道幹什麼去了,憑本事讀書當官的也不少。
如果可能,西北西南那裡多餘出來的軍戶,給他們口飯吃,巴不得脫離原籍。
“軍戶們本身,應當沒有問題。”經過思考的劉青,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過他隨後繼續說,“現在的困難不是在軍戶本身,而是那些統兵的將領們。”
軍戶自然是要找到吃飽飯的機會,可是將領們並不那麼想。
軍餉的發放,是按報上去的人數,而吃空餉,幾乎是大部分將領都會做的事情。
將他們手底下計程車兵們抽調走,那等於是斷人財路。
劉青頓一頓,“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可得考慮完善後再伺機而動。”
是啊,沒有幾個將領心甘情願放走手下人,多一些人在冊,就能多一些收入,拿著喝兵血來的錢,對他們來說,也挺香啊!
“此事我再想想辦法,咱們上次的郵政,幫著兵部消化了不少老兵和傷兵,多大的人情啊。這次,也該還回來了,西北和西南那裡,我也算熟悉,在遼東時候,與他們有些接觸。待我問問爺爺,看看他老人家怎麼說,如果爺爺能夠支援,別人也不是問題。”
劉青點點頭,多一條腿走路,再好不過。
按照他們的計劃,以後建築隊伍要出去承接各種活計,在京城的可能性會很小。
而受災的百姓當中,大部分都是有其他活計在身,很難成為專門的泥瓦匠等等。
他們兩人說的差不多了以後,劉大康和張田餘也湊了過來。
兩人剛才還吵得挺熱鬧,轉眼間變成沒事人,現在麼,就跟穿一條褲子似的。
他們情緒轉換也是夠快的……
方書安想了想,還是決定說說,“不瞞你們,今日在朝中,陛下有意讓我們承擔三大殿的想法,說說吧,你們意下如何。”
喜歡橫明請大家收藏:()橫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