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日,在前往二條城與秀忠會面後,家光入住剛剛落成的澱城,父子二人都在馬不停蹄地處理著接待後水尾天皇行幸的各項政務。
迎接後水尾天皇聖駕的二條城,從寬永一年公元1624年)開始就動員諸大名施工改建,工程直到秀忠上京之後依然在進行,可見家光父子對天皇行幸的高度重視。
八月十八日,家光作為幕府三代將軍入宮面聖,被頒授從一位級別的右大臣官位。
朝廷亦有意向秀忠頌授太政大臣官位,但秀忠堅定婉拒,最終由後水尾天皇授予左大臣一職。
此次隨同家光父子上京的親藩大名與外樣大名,得到封賞者皆為與家光父子來往密切者。
這一次,官從中納言的忠長被提拔為從二位的大納言,有資格得到這個官職的另兩人,是身為他叔叔的名古屋城主義直、和歌山城主賴宣。
這也表示,忠長雖只是將軍之弟,身份與封地卻堪與家康之子的義直與賴宣並駕齊驅。
就連水戶城主賴房都只得到中納言的官職,與金澤城主前田利常、仙台城主尹達政宗、鹿兒島城主島津家久官位相等。
關於忠長官至大納言,足以同兩名叔叔義直與賴宣相提並論的熱議,很快在入京的諸位大名當中傳播開來,並由信綱向家光進行了稟報。
“這有什麼大不了的。”當時家光在和正勝一塊以圍棋對弈,絲毫沒為此影響到心情,“這些大名就像左右搖擺的蘆葦,誰得勢他們就會倒向誰一邊。”
“此前忠長大人不是曾向大御所大人索要大坂城,並請求將領地擴充為百萬石嗎?如今他又被晉封為大納言,只怕會導致野心更盛了。”
“即便如此,信綱,他在幕府當中也沒有實權,我已經將他的許可權範圍牢牢卡在駿府城了。”
家光邊回應信綱,手中的白棋卻沒停止與正勝的廝殺。
他以一記白10脫先之後,繼而選擇在右下角掛角,讓正勝對如何應戰陷入重重思考當中。
“比起他今天被授予大納言之職而引發熱議這種事,我們倒該把關注焦點放在有哪些大名蓄意向他套近乎、還有他們有沒有聚集在他周圍的監視上。”
“是,宗矩大人對此一直盯得很緊。我也在與大名們私下互動時,暗示過大納言大人處事太過狂妄的問題,大名們對此應該也有所察覺。”
“那就好。信綱,繼續密切留意忠長在京都的動向,任何向他靠攏的人都是我們警戒的重點。”
家光一邊朝信綱下達指令,一邊聚精會神應對正勝以黑11的夾擊,他顯然並沒將忠長的官位提升太放在心上。
對所經手的政事,家光心裡始終有個秤砣來逐一衡量輕重,而當前被擺在首位的,無疑是後水尾天皇行幸二條城這件大事。
由天皇出巡至幕府在京都的行宮,具有非同凡響的政事意義,標誌著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對幕府的順服與重視,這個事件本身便足以向天下發出最強有力的威懾了。
九月六日,即天皇行幸之日終於到來。
首先由中宮德川和子、天后之母中和門院、皇長女興子三人的隊伍相繼進入二條城。
接下來,家光以將軍之姿從二條城出發前往宮中迎接後水尾天皇,他彷效了秀吉在聚樂第迎接後陽成天皇的做法,以盛大的遵古禮給足了後水尾天皇顏面。
至於身為大御所的秀忠,則坐鎮二條城中,待家光將後水尾天皇迎回城中後,再出面相迎。
家光迎接天皇的隊伍,以京都所司代板倉重宗為先導,之後是各位官至從五位下的武家代表,他們率領著各色下級差役共二百六十二人,為後水尾天皇開道。
接著重臣土井與酒井在隊伍居中行進,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從而襯托壓軸登場的家光威儀。
家光牛車後跟著義直、賴宣、忠長和賴房四名親藩大名,他們以替將軍殿後的姿態出現。
四人身後,則是政宗這類擔任從三位以下、從四位以上官位的四十九位大名。
除留守在江戶執行警備的人,幾乎所有符合等級的武家大名都出席了恭迎天皇出巡的儀式。
如此宏大規模,自德川幕府開府以來可謂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