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全峰的傷情雖然稍有緩解,但肯定沒法再做他那些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了,於是他老老實實地坐在教室裡跟同學們一起上早自習。
眼睛盯著數學課本——那時候一年級還叫算術,滿腦子裝的卻全是週六進行的比賽。
這次比賽的結果已經遠超過他的預期,尤其是從大他快五歲的孫佳手裡偷得一場勝利更是之前想都沒想過的。
體校生本來就是意料之外的對手,能贏下體校生自然更加出乎意料。
看來之前自己制定的訓練計劃效果斐然,他開始琢磨著等傷處不那麼疼了,是不是該找個有器械的地方做力量訓練了。
最初他一個俯臥撐都做不起來的時候,想著徒手訓練就足夠讓自己練上一陣子了,誰知道他在這方面可能確實有些天賦。
高強度訓練和高蛋白飲食結構相輔助,讓他在一個星期內飛速地提升了身體素質。
要不怎麼說年齡小就是好呢,代謝迴圈快,消耗大,恢復得也快,成年之後要訓練一個月才能達到的水平在這個年紀只需要一個星期就能完成。
而且還感覺不到身體有過度疲勞的跡象,相反,他在身體完全適應了這種節奏之後,精力好像比不鍛鍊時還更加旺盛了。
當然,他也知道,他這副小身板在他穿回來之前,訓練基礎幾乎為零,起步階段提升得快些也理所應當,不過,想要再進一步,就得需要啞鈴、槓鈴的輔助了。
畢竟像俯臥撐和引體向上這些自重訓練,抗阻力是來自於運動員自身的體重,而全峰現在不過八歲,體重也只有不到90斤,這個上限實在是太低了。
就算他能一口氣做一百個俯臥撐,最終也不過是增加了肌肉耐力,雖然在拳擊對抗中,耐力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讓運動員在消耗戰中堅持得更持久,但是相比這個全峰更看重絕對力量和爆發力。
如果能像泰森那樣,開局三秒便擊倒對手,那要耐力還有什麼用。
遠的不說,就說在週六的比賽當中,馬濤在奇陣列一路晉級,面對著比他小三四歲的業餘選手,從來不用打出第二拳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兩個月之後,他將成為全峰在這個年齡所能遇到的最強大的對手。
關於這場延期進行的比賽,包括老盧在內,所有人都沒看好過全峰。
這是理所當然的,連全峰自己都知道,他跟著拳館連了三年拳擊,靠著遠超其他玩票的拳友的刻苦,在短時間內成為了一名業餘拳手。
而馬濤同樣在體校訓練了至少三年專業拳擊,在技術層面上不一定誰高誰低。
身體上兩人更不可同日耳語,畢竟年齡在那擺著呢。
也許全峰唯獨勝過馬濤的,就只有那種從未來回望過去的全面視角,這視角讓全峰有著比這個時代其他人對拳擊都更加清醒的認識。
可是光有視角打不著人有什麼用。
全峰必須得在這兩個月內,找到一個能訓練力量的場所,給自己渺茫的勝利稍微增加一點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