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唐墟> 第三十五章 龍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五章 龍門 (2 / 2)

一旁的小童插嘴道:“我們夫子在華山隱居,這次只是路過鄄城。這山中的居所,是夫子家舊時的產業。你說你是不是吉星高照,才遇上我們夫子的?”

肖俞笑道:“那是自然。”

程敬思溺愛地白了童子一眼,道:“說話沒大沒小,夫子沒教過你叫人嗎?”

童子聞言假裝苦著臉,衝肖俞叫了聲:“大哥哥。”

肖俞回了一句:“小英雄。”

肖俞轉向程敬思,道:“晉王這些年對程老前輩掛念得很,不知老前輩是否有閒餘,到河東走走?”

程敬思笑道:“老夫雖然辭官不做,但紅塵滾滾,俗務不斷,一年半載怕是沒有這份閒暇了。”

肖俞暗道,看你老人家眼下的光景,可真沒看出在忙什麼俗務。面上卻自當恭謹如常。

童子又插嘴道:“我們嶽瀆書院有訓言,不與官府中人打交道,救你是一片仁心,可不是貪圖你們的富貴。”

肖俞再度吃了一驚:“前輩辭官後,竟然是去了嶽瀆書院?”

程敬思微微點頭。

華山之下,大河之濱,有雄關曰潼關。潼關上接五嶽之一的華山,下臨四瀆之一的黃河,關上有一飛石,相傳有仙人鐫刻“嶽瀆相望”四字,古來便是兵家兵爭之地。

五胡亂華之際,漢家衣冠南渡,其不能遠離本土遷至他鄉者,則大抵糾合宗族鄉黨,屯聚堡塢,據險自守,以避戎狄寇盜之難。而士子便自發地聚集起來,組建書院,為往聖繼絕學。這類書院不同於後來只讀聖賢之書的學堂,而是既讀書,也習武,醫巫百工無所不包。其中名氣最大者,便是隱於華山中的嶽瀆書院。

當時的北方在漢人士子眼中便是“萬丈風潮大逼人,腥羶滿地血如糜”,自恃漢家正統計程車子們自然不願與“胡人”建立的王朝為伍,故而多數書院立下了“不與官府打交道”訓言。

只是世易時移,原本胡漢雜處之地,也漸漸融合為一,加之後來隋唐兩代恢復了漢人皇統,不少隱世書院也就失去了繼續堅持下去的意義。但也有少數大儒在長久的隱世生涯中悟出另外一個道理——讀書人在朝固然能兼濟天下,而在野更能扶助百姓。如嶽瀆書院等,索性再不出世,潛心教導門下弟子讀書習武。書院擇徒甚嚴,又有多位文武宗師坐鎮,每有學成出山的子弟,要麼是一方文宗,要麼是鄉間豪帥。只是都恪守院訓,無一人出仕為官。

唐初之時,官府還多方徵召,只是無人響應。後來太宗皇帝時科舉取士成為定製,書院中自然無人應考,官府也就不便自掌臉皮,非要請書院子弟來做官了。可即便如此,“嶽瀆書院”四字,仍是隱然有著能左右中原人心的力量。以至於一些瞭解內情的世家大族中,子弟透過了科考不視之為大喜,而若是有子弟被嶽瀆書院收入門下,則被視為實打實的躍過了龍門!

喜歡唐墟請大家收藏:()唐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