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辦事吧!”李曄沒有再說什麼。
涉事文官大都被捉拿歸案,接下來就是漫長的審訊。
東廠的審訊高手眾多,遲早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回興慶宮。”李曄有些森冷的說道。
這一次的行動,他並沒有通知杜讓能。
並不是要給對方一個驚喜,而是不想把杜讓能捲進風口浪尖。
皇帝回長安時,偶遇文官欺凌武官,這個理由更容易讓大家接受。
至於接下來的行動,完全可以理解為皇帝的小心眼在作祟。
“陛下,你這是讓臣坐立不安啊!”一進勤政樓,杜讓能就發出重重的嘆息聲。
皇帝所作的一切就是給他遮風擋雨,這讓杜讓能在激動之餘,也有一些擔心。
根據以往的認知,大臣就是皇帝的棋子。
用的時候愛如珍寶,不用的時候立刻就拋棄掉,甚至都不會有一點猶豫。
像李曄這樣,能主動為臣下考慮的的人,還真是生平所僅見。
這讓杜讓能生出“士為知己者死”的心念同時,也感覺到責任重大。
李曄道:“朕早就說過了,大環境由朕去創造。你們只管在這個畫卷上,畫下最濃厚的一筆就行。不過,清流沒那麼容易根除的,朕準備打個持久戰,或許要個幾十年吧!”
後世之所以能擺脫儒教影響,完全是外力的緣故。
槍炮、鴉片、德先生、賽先生,把舊有的思維徹底打垮,才為華夏騰飛打好堅實的基礎。
李曄當然遇不到這樣“機遇”,他能做的就是自我革命。
不過,因為儒家的思想經過改造的,完全迎合華夏人的心態。想要取代它的位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告訴昭應城陳校長,朕準備在設立一個基金會,任何學派都可以申請專項資金,前提是獲得朝廷的許可。”
李曄聯絡過金蓮教,但很快就發現對方教義的荒謬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