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教主、法王、聖女這些十三不靠的玩意,光是鼓吹在人間建立常樂淨土就是大忌。
李曄想都不想就把計劃扔到垃圾桶,然後另起爐灶。
思前想後,李曄決定恢復百家爭鳴狀態。
“這個?”
杜讓能有些跟不上李曄的思維,但他知道對方絕不會無的放矢的。
李曄並沒有隱瞞的意思,說道:“杜相,光是堵是沒有用的,我們還得疏通。如今的讀書人只能從儒、釋、道三家著手。玄門虛無縹緲,不是誰都能掌握。沙門的那一套理論,也不見得能讓所有的人信服。所以,別管願意不願意,儒門就成了最後的歸宿。
很多人都試著解釋儒門經典,為自己的理論尋找依據。但這樣做,還是會把自己侷限在一個小圈子裡。隨著眼光的狹隘,人們就會故步自封,從而趨於保守。
杜相,想要解決的這個問題,就得睜開眼睛看世界。我們要做的就是翻譯那些外域的書籍,讓華夏人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的精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杜讓能並沒有想到,李曄的計劃是如此的宏大,他驚訝的說道:“陛下,這可能需要好多年,甚至是一輩子的事,或者……。”
李曄道:“是永遠,我們要影響別人,也要別人影響我們。告訴那些胡商,朕需要他們國家出版的各種書籍,不論風土人情、山河地理、科學技術都在此列。但是每種書只收藏一本,如果在別人之前將它獻出來,朕可以用與書相同重量的黃金購買。
如果能將它翻譯為華夏文字,翻譯本就能得到書重十倍黃金的報酬。但朕也把醜話說在前頭,誰要敢製造偽書,那就等著掉腦袋吧!”
西方世界的偽書多如牛毛,光是冠名亞里士多德的就數不清,那些雜七雜八的就更別說了。
指不定那些收上來的書裡,全是用羊肉粘寶石那樣的蹩腳故事。
杜讓能道:“陛下,咱們做這麼多,那些清流會買賬嗎?”
李曄笑道:“說來說去,這些人還不是為了利。昭應城已經設立了碩士、博士學位,想要獲得朝廷的承認,就去研究這些東西。最好能用儒家經典駁斥,朕很想看看那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杜讓能一下子愣住了,想要駁斥一個觀點,首先要熟悉那個觀點。
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反而更容易接受這個觀點,或者改良它的內容。
他驚訝道:“陛下這是要釜底抽薪啊!”
喜歡唐末昭宗請大家收藏:()唐末昭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