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朝野上下一片沸騰,
民間士林,也是議論紛紛!
眾人恍然,
原來還可以這樣提升文位!
一時間,科舉之路引得更多的文人學子,
開始趨之若鶩。
由下到上,
天下學子文人的想法就是,
既然科舉能夠直接被才氣灌頂,突破文位,
那就讓朝廷每年多擴幾個名額就是。
如此,翰林大儒,禮部尚書,
內閣輔臣等等,
紛紛尋到天運帝朱譽攞以及齊王張起靈,
從而商量此事。
不過一見到面之後,
朱譽攞直接表明,
他已有章法,
眾人無需擔憂。
天運三年起,
天下科舉所試,
根據各縣各府各行省,
文道昌盛程度,
從而決定各地所錄取名額!
因為據朱譽攞和張起靈兩人猜測推斷。
科舉錄取名額不能擴太多,
同時也不能盲目的去擴大。
須知科舉原本的初衷就是篩選才學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