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人赴試,竟無一人合度。唯王林與一少女得入兩丈之限,卻也終未達標。
是日試畢,諸少年皆遣返山下,由恆嶽派弟子各送其歸。送王林者,正是攜彼等來此之張姓青衣。同行者,尚有王卓、王浩二人。
青衣含笑揖之曰:“王卓師弟,恭喜你得入道虛師叔門牆,他日必成大器!“
王卓昂首負手而笑,傲然道:“此乃自然。家師已諾,待吾歸家料理俗務,即傳我玄法仙術。“
王浩嗤之以鼻,冷笑道:“自幼便厭汝沾沾自喜之態,徒有師尊耳!有何足道?小爺猶擅煉丹之術!“
王卓睨之,不屑與辯,轉而睨視沉默向隅之王林,哂曰:“鐵柱,吾早言汝非材,汝父子偏不信。今果見否?“
王林抬首,淡然睨王卓一眼,從容對青衣曰:“敢請仙長速送歸家,家嚴家慈苦候久矣。“
王卓見王林默然不答,復冷笑曰:“豎子!終身困守村野,效你父親操斤弄斧去吧!“
那青衣面作似笑非笑之狀,目光巡諸三子,既而袍袖一揮,挾三人疾沒於恆嶽峰下。
歸途罡風如舊,然王林心境,恍若隔世。初時滿懷希冀,今則萬念俱灰。
未幾,王氏宅院巍然在望。
王林啟眸遠望,但見朱門之內,人頭攢動,喧闐若市。佳餚美饌,較其父旬日前宴請戚屬之席,猶勝十倍。
盈庭賓客,非遠地採辦木料之族人,皆已跋涉而歸,共襄盛典。
觥籌交錯,往來如織,歡聲笑語直透雲霄。
是夕宴集,主賓為王天水之長兄、天水及三弟,闔族親眷皆環侍稱慶,觥籌交錯,歡聲雷動。
諸戚睹三子得預仙試,無不豔羨交加,爭相趨奉。或諛其儀態,或頌其德業,尤以王林之父為尊,眾皆嘖嘖稱歎,追懷往昔。
王林六叔,體態豐腴,舉觴高聲道:“二哥!此番令郎必入仙籍,此後可免斧斤之勞。他日踏雲歸來,闔族誰不尊一聲'二爺'耶?“言罷撫掌大笑。
天水五叔眯眼偎坐王林父側,舉杯諂曰:“當年老夫早斷言,二哥骨相非凡。果不其然!今觀鐵柱,仙緣天授,令郎成仙,尊駕亦當垂範鄉里,非尋常父執可比。“
三叔王天水引觴至前,朗笑道:“二哥!犬子與鐵柱並試,此別十數載未聚。今日喜飲此觴,必當盡歡!“言未竟,滿座已鬨然叫好,競相勸酬。
王林立在遠處,見此情狀,五內俱焚。昔日族人鄙夷之色猶在目前,今則諂諛之聲不絕於耳。鐵柱之笑、王卓之傲、眾人之羨,相較己身落寞,恰似雲泥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