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杼當即表示:“日後要給百姓種的東西,名字自然越通俗易懂越好。”
他們本土也有薯類植物,便是後世說的山藥,如今叫做薯蕷,所食用的也是底下莖塊部分,烹飪起來十分簡單,剝皮煮熟即可。等到紅薯這名字推廣開,百姓們一聽就知道怎麼吃了,通俗易懂。
裴杼順利說服了眾人,且在場每個人都覺得這紅薯留在永寧縣那是理所應當,完全沒想過要上供之類,更沒想過要讓朝廷來命名。王綽等人是對朝廷天生抱有惡感,而裴杼他壓根沒有這根神經。
他好不容易得來得獎勵,就算要推廣那也得先讓永寧縣、先讓幽州摘桃子,朝廷想要,且等著唄,什麼時候瞞不住了再說。
歡喜之中,魏平還不忘給他們提了個醒:“這紅薯東西水大,想必不耐儲存。”
“那便曬幹存放。”有毒王綽都不願意放棄,更別說現在發現沒毒了,在王綽看來,這玩意兒簡直是天下至寶。他們本就掀了這大梁的江山,眼下裴大人又帶他們找到了這等高産的作物,說明天命在我。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既然如此,王綽等人更沒有必要退縮了,紅薯一旦推廣,幽州便能迅速攢夠軍糧,屆時大業可成一半!
王綽灼灼地盯著在場每一個人:“總之得先種出來再說,後續如何儲存總有辦法。但在此之前,不許對外透露任何訊息,否則,先前所有的努力都會功虧一簣。”
說完,眾人彼此對視一眼,心中都了共識。
只有裴杼撓了撓頭,王師爺怎麼比他還激動呢?
一群人不聲不響地故地重遊,再次回到了當初的那片山谷中,這回三百多名士兵一個沒閑著,全都帶上了鋤頭跟麻袋,彎著腰在山谷裡使勁兒刨紅薯。
裴杼一邊挖,還一邊聽到王綽跟華觀複在討論這紅薯的來歷。
他們問過當地的百姓,基本確定這不是本土的産物,鑒於胡人經常翻越燕山,便猜測此物極有可能這東西是胡人落下的。目測胡人自己也不知這東西高産,否則東胡早就推廣開來了,哪裡會便宜他們?
至於此物為何能在冬日裡儲存得這麼完好無損,華觀複也分析得頭頭是道。此處居山谷中,溫度比別處高上許多,加上這些天山中無雨,果實這才得以保留。
裴杼不敢說話,其實這玩意兒是系統放的,有雨沒雨都能長得好好的,跟時節氣候關系不大,但是這樣的話怎麼好說呢?
他悶聲挖紅薯,很快便全身心投入到收獲的喜悅中了。雖然挖這東西有點累,但是看到簍子被一點一點裝滿,心中的滿足感簡直無法言喻。
當晚,裴杼一行直接歇在了永寧縣,並且迅速決定好這批紅薯的去處。眼下最安全的地方莫過於江舟的小軍營,裴杼命他們明日將地窖挖好,做好防水,讓這批紅薯順利越冬,等到明天春天再育種。
至於紅薯培育,裴杼也不打算假手他人,一併讓江舟負責,屆時他再從旁協助。反正江舟手下有三百號人,一邊訓練一邊開荒種地想來應該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裴杼一句話就給江舟加了個重擔。
江舟嘀咕道:“那麼多的紅薯,得要不少人手呢。”
他說完看了裴杼一眼,試探道:“您看看能否給我們加派兵力?”
從前裴杼只是永寧縣縣令,江舟不便徵兵,如今裴杼都已經成了幽州一把手,江舟覺得自己也不必再畏畏縮縮,是該多要一點兵了。手上多點人,來日才好直接跟朝廷分庭抗禮。
江舟以為有的磨,不想這回裴杼卻極為大方:“這有什麼難的?你若有本事,回頭我將幽州城駐守的三萬士兵都交到你手上。”
江舟呼吸一緊,下意識站起身來:“您可要說話算話!”
裴杼點頭:“自然,不過這可是三萬的兵,你確定能帶得好?”
不是裴杼不相信江舟,實在是這回人數有點多,而且這三萬的兵估計戰鬥力也一般,在幽州地界呆久了興許還自帶一股官僚作風,想想都知道有多難管。
可江舟卻一點兒沒擔心,反而埋怨裴杼小看了他。莫說是三萬的兵,就是三十萬的兵,他也帶過!
眼下多說無益,他會用實際行動告訴裴杼自己的本事。
得了許諾之後,江舟亢奮了一整日。甚至已經開始幻想自己帶著兵攻入長安城的盛況了。報仇雪恨,指日可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