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一聽這話就知道,雖然李隆基在興慶宮裡面日日蹉跎,但是對於大唐現在發生的大事兒還是知道的,現在,他也知道自己這一次回到長安城正是為了去劍南道平叛。
“太上皇放心,你不但能看到我大唐把南詔人打回去,還能看到我大唐把吐蕃人也給打回去!”
這兩句話從李倓的嘴裡面說出來,那感覺是相當的輕鬆,似乎做到這兩件事對於李倓來說沒有一丁點的困難一樣。
“吐蕃?唉,你還是像小時候一般鋒芒畢露,吐蕃和我大唐的恩怨已經持續了多時,可不是你帶著幾萬人馬過去就能解決的,這一次你是跟太子一同前往,還是要低調一些啊!”
李隆基這話一出口,李倓臉上倒是沒什麼表情,不過心裡面卻是膩歪至極,要不是李隆基已然到了這個年歲了,李倓怕是會出口跟他稍微議論一番。
“太上皇的話,李倓自然會聽。”
李隆基雖然老了,不過也是這個年月少有的活了這麼長時間的人了,李倓心裡面是怎麼想的,他自然是一下子就能看出來。
“你可知道,朕為何自小就教導太子?”
李倓倒是沒想到李隆基能主動跟自己嘮這些事兒,對於李隆基對李豫的寵愛,李倓倒是沒什麼妒忌的情緒。
畢竟人家李豫本來就是老爺子的皇長孫,就連一千多年之後的後世都有老兒子大孫子的說法,別說這個時代了。
“太子性情溫和,不爭不搶,能進能退,正好與太上皇當年所推崇的無為而治相互契合,太上皇自然就是太子最好的老師。”
李倓這一下子說出了無為而治,倒是讓李隆基的目光再一次凝聚到了他的身上,他忽然之間發現,這個自己一直以來就因為性格的原因習慣性忽視了的孩子,竟然把問題看得如此通透。
“那你以為,朕的無為而治,錯了嗎?”
李隆基知道,現在已經不會有人跟他討論這個問題了,不過長安城坊間的議論他也多有聽說,就連百姓們都知道,要不是他天寶年間寵信李林甫和安祿山,是絕對不會讓大唐陷入到這麼一場浩劫之中的,所以,他就是安祿山叛亂的罪人。
對於這個說法,李隆基自然是不甘心的,他是個驕傲的人,不過現在,除了在他自己的心裡,他甘心不甘心已經不重要了。
“錯了的,從來就不是一個治國的手段,只不過是這樣的手段沒有用在對的人身上,或是對的時間上而已。”
這樣的話李倓本來是不想對李隆基說的,不過顯然李隆基對於自己所作出的事還是有所執拗的,所以李倓也是把心一橫,甩出了這麼一句話。
“對的人,對的時間……你的意思是說,朕當初看錯了人,看錯了我大唐所處的時期?”
喜歡扶亂唐請大家收藏:()扶亂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