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運改革後,比過去用江南民工直運的方法是一定會提高效率的,而且還能減少不必要的損耗,降低運費,免除了南方人民一項曠目持久的而又十分艱辛的勞役。
江淮的糧食也會因此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長安,每年運量達四十萬石至一十萬石,不但能夠解決糧荒,還能夠有所儲備,跟現在費的這麼大勁兒相比,簡直就是不可同日而語。
李倓不用怎麼細看就知道,這絕對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做法,而且還能讓江淮的百姓們拍手稱讚。
之所以不用看就知道這個新政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是因為他知道在前世的歷史上,劉晏的這個做法就已經是取得了不少的作用了。
但是劉晏能想到的事兒,之前是一定也有人能想到的,之所以一直就沒有實施起來,一個是這個時代的人對於新事物接收起來都有點費勁,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之前的幾個皇帝都有點害怕失敗。
這裡面的主要難點有兩個,一個是疏浚河道,另外一個就是製造出兩千艘貨船。
這兩個前期的準備工作雖說都是一勞永逸的事,不過做起來對於人力和物力的消耗也都是相當巨大的。
可以說沒有個一年半載甚至更長的時間,這兩件事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要消耗不少的錢財,一旦完成了之後發現並沒有那麼有用,首先打的就是皇帝的臉。
不過李倓顯然是有這個魄力的。
“這件事,朕本來就是準備交給你的,而且在漕運的事過去之後,朕心裡還有幾個新政,也都得依靠著你,但就說漕運這件事,疏通河道與修建這些商船需要多少錢,多少人,用什麼辦法修建,多少時間可以投入使用,這些事朕都需要一個結果,等到你把這些結果送到朕的面前,就是這漕運之事開工之日!”
劉晏一聽這話,臉上都是興奮之色,因為他知道,之前自己呈上來的方案李倓顯然是同意了,現在李倓要的那些結果,都是具體實施起來之後的事了,換句話說,漕運之事開始實施,就看自己什麼時候能把這些實施過程中需要的東西給李倓了,這對於一向都是實幹家的劉晏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陛下,臣半月之內會將這件事告知陛下,若是陛下認可,便可以招募工匠,開工造船和疏通河道了!”
“好,疏通河道之事,朕不做什麼要求,但是這造船之事,你得留神著,將頂尖的工匠都給朕記錄下來,後續朕可能還會需要他們,這件事,馬虎不得。”
“臣知曉了!”雖然不知道李倓需要造船的工匠幹啥,但他還是答應了下來。
喜歡扶亂唐請大家收藏:()扶亂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