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遣唐使還是想要出兵,從倭國赴唐的航線主要有三條。前期多走北路,後期則改走南島路或南路。
北路。這是自漢和三國以來,中日交通的早期航線。
從難波、北部九州的筑紫起航,經壹歧、對馬島至濟州島,然後沿朝鮮半島西南沿岸北行,自漢江口、甕津半島起,折而向西,橫渡黃海,到後世的山東半島之登州或萊州登陸。或自漢江口繼續北行,越過鴨綠江口,西航,到遼東半島之南端,透過廟島列島,到登州。此路航期長,但多沿海岸航行,較為安全。
南島路。由北九州的筑紫沿九州島西海岸南下,經奄美島、琉球,越東海直達長江口岸。
南路,由北部九州的筑紫橫渡東海,到達長江口岸。南島路和南路航期雖比北路短,但海難事故較多。
而正是因為從倭國到大唐有著這三條線路可以選擇,才讓大唐一直都並沒有發現倭國暗自在從大唐的地界上把十分重要的情報都給送回去了。
坐擁著這些算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倭國天皇天天還在那自我感覺良好呢,這個訊息一送回來,對於他來說直接就是一個晴天霹靂的感覺,直接就把倭國的天皇老爺子給幹到病床上面去了。
這些年他們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在剽竊著大唐的一切,而得到的這些個東西也是讓他們成為了比新羅和渤海國更加強大的存在。
但是倭國的每一個天皇都不會滿足於僅僅比渤海國和新羅強大,他們的目標一直都是大唐,而現在,大唐發現了這件事只能說明他們應該停下自己的腳步了。
倭國的天皇雖然知道大唐現在可能還沒有遠隔重洋,大唐自己的戰艦可能還不能到達倭國的領土上。
但是不管是同羅還是渤海國,是一定會不遺餘力的幫著大唐的,倭國人的噩夢,馬上就要來了。
倭國雖說在軍事上還算稍微有點底氣,但是倭國的百姓卻並非那麼團結。
百姓們被束縛在鄉里制和班田收授法下,交納叫作租的土地稅和負擔叫作庸、調、雜徭的人頭稅。
由於不斷髮生的政治事件,天平時期大規模興建佛寺和統治階級日益增長的奢侈慾望,剝削逐年加重。公民為逃避不堪負擔的沉重剝削,開始棄田浮浪各地,或寄身於貴族、寺院和地方豪族權勢之家。
與此相反,貴族開始侵奪兼併公地,班田收授法難以按期實行。天皇朝廷鼓勵墾田,頒佈“三世一身法”,謀求解決矛盾,但收效甚微。
這也完美的說明了為啥武藤一郎這樣的人到了大唐被李倓抓起來了之後索性就把自己直接當成了大唐人了。
喜歡扶亂唐請大家收藏:()扶亂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