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眼裡,顯然當大唐人可是要比當倭國人不知道好了多少了。
要不是倭國正處在這麼一個時代的話,是絕對不會出現武藤一郎這樣的人的。
當然,李倓的瞭解也並沒有那麼的詳細,能達到這個地步,不過就是趕上了罷了。
李倓對於倭國的歷史其實瞭解的並不是非常的多,他不知道,自己在這個時候採取瞭如此策略,那簡直就是一個最好的時機了。
這個時候的倭國,不單單是老百姓們有著他們的不滿,朝堂的內部也是沒有個消停的時候。
之前在倭國的孝謙天皇在位的幾個年頭,他寵信的是藤原武智麻呂的第二子仲麻呂。
仲麻呂極力維護律令制,多少減輕些人民的負擔。中男的年齡由十七歲以上改為十八歲以上,正丁的年齡由二十一歲以上改為二十二歲以上,以防班田農民逃亡。
天平寶字元年,也就是施行其祖父藤原不略等制定而擱置達三十九年的《養老律令》。失勢的桔諸兄之子桔奈良庶呂,乘人民苦於建造大佛的機會,聯合對仲麻呂不滿的皇族和大伴氏、佐伯氏等貴族,策劃起兵,欲殺仲麻呂,撤換天皇。但由於內部有人告密,當年就被鎮壓了。
在之後的一年,倭國的孝謙天皇直接就嗝屁朝天了,換上了淳仁天皇,不光是大唐,倭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跟大唐一樣的,那就是這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兒。
奈良麻呂之亂後,為緩和階級矛盾,仲麻呂將農民的最大負擔雜徭減半,免除天平勝寶8年以前高利貸的利息。
淳仁天皇即位後,仲麻呂受名惠美押勝,官至大師(太政大臣)。不久因孝謙(女)上皇寵信僧侶道鏡,仲麻呂的勢力急劇下降。
這你方唱罷我就登場的節奏,自然是不可能讓倭國有什麼飛躍的發展了,雖然他們向大唐學習的這個勁頭一直都沒有變化。
但是在這幾年一直就學的並不是非常的快,而且不管是兵器鎧甲還是戰艦那玩意都是非常燒錢的,沒有錢,一切都是玩不轉的。
天平寶京八年的時候,仲麻呂又不甘寂寞的起兵了,想奪回失去的勢力,但卻事敗被斬了。
仲麻呂擁立的淳仁天皇被廢,流放到淡路島。孝謙上皇再次即位為稱德天皇。道鏡受天皇重用,天平神護元年被任命為太政大臣禪師,第二年被任命為法王。
道鏡俗姓弓削連,河內國土豪出身,在葛木山中修撣,後進內道場為禪師。這種土豪出身的僧侶侍女皇劈寵,進入中樞,可見倭國當時政治是多麼混亂。
道鏡施展佛教政治,一面在宮內設定法王宮職及內豎省(掌握後宮武裝力量)以其弟弓削淨人充當長官,一面建造玉殿(在宮廷的東院)、西大寺、西隆寺等以推行祟佛政策。
倭國的貴族對道鏡掌權本來極為不滿,加之惠美押勝之亂後饑荒不斷髮生,米價騰貴,社會愈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