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們派去的人這麼一宣傳,現在倭國的百姓們基本上也是已經跟天皇他們站在了對立面上面,李倓對於倭國的情況是一丁點都不擔心。
只要是現在大唐在倭國的貴族和天皇都走了之後派出合適的人,對倭國百姓說我們馬上就開始著手選擇三分之一的人前往大唐,並且將剩下的三分之二倭國百姓的生活情況作出一個規劃來。
李倓相信倭國百姓是不會產生任何不滿的情緒的,因為這對他們來說都是好事兒。
在這之後的兩天,李倓幾乎是沒有閤眼,幾乎是能夠信得過的人都被李倓給拉來當苦力了。
李倓要考慮的地方還是非常多的,這些個大唐的官吏去了之後都幹些什麼,他們有多少時間去選擇哪三分之一的倭國人。
這些個倭國人到了大唐之後如何安置,再有就是剩下的倭國人在倭國的生活要以什麼樣的方式進行。
李倓其實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他也有自信自己制定出來的東西肯定要比大唐的戶部制定出來的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但是這些人顯然不是一個兩個的城池就能夠安排下的。所以就需要至少十幾個太守和更多的縣令幫著他一起完成。
當然,李倓有著張巡、許遠和劉晏這樣值得託付的人在身邊,在各個方向也還有四個將軍以及洪源和杜黃裳這樣的年輕英才,基本上也就夠用了,安置這些即將到了大唐的倭國人一定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而除此之外,最難的不是別的,就是倭國的那些個貴族要怎麼處理。
這些個貴族到了大唐之後發現除了天皇一家之外他們的待遇只能跟普通的大唐百姓一樣是不會消停的。
李倓當然也不會慣著他們,但是李倓知道,為了不讓倭國過來的那些人中起到不好的作用,這些個貴族肯定是不能跟平常的倭國百姓們在一個地方,而他們一旦要是敢於鬧事兒的話,殺雞儆猴這樣的橋段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兩天之後,當李倓再次出現在了他們老哥幾個身前的時候,除了眼睛上頂著的是兩個十分大的黑眼圈之外,就是他手裡面的好幾頁對於倭國的政策了。
給他們賜了座之後,這些人一個個的拿著李倓寫出來的東西幾乎是目不轉睛的用了大半個時辰的時間看完了,並且幾乎完全理解了這個事兒。
並且這一次跟之前的事兒都不太一樣,眾人看完了之後那幾乎都是連連點頭,一個反對的人和意見都沒有。
“好!既然諸位都沒什麼意見,那就按照這些個辦法去做,明日就讓東牟守軍的將領張衝帶著一批官吏啟程前往倭國,這一次去的官吏和官職朕這兩個已經選好了,爾等且看一看有沒有什麼不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