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相對靠譜一點點的,是有人說明朝亡於宦官專政。明朝有宦官專政嗎?貌似從萬曆中期以後,宦官的地位就衰落了,有人說魏忠賢。魏忠賢的確飛揚跋扈,但天啟帝用魏忠賢正是為了對付東林黨,所以魏忠賢再跋扈,乾坤也在天啟那裡掌握著。
明朝亡於萬曆三大徵。哪個朝代的戰爭不頻繁,天啟,崇禎兩朝的遼東戰事還少嗎?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時候那麼多的小國家每年每月每日都在進行戰爭,也沒見哪個國家因為打仗,說完就完了。萬曆三大徵耗帑銀數百萬兩,而三大徵所耗帑銀都是萬曆從內廷拿出來的,難道幾百萬兩銀子就能把大明朝玩完嗎?那是相當的可笑。
還有人說明朝亡於神宗不上朝。神宗不上朝,天下就會亡嗎?明朝的文官體制已經很完備了,皇帝理不理政,大明朝照樣運轉,況且萬曆朝的一切大事都是在神宗主導下進行,神宗並非完全不理政。
還有拿氣候說事兒的,說明朝亡於北半球氣候的小冰河期。長達七十年的氣候冰河期導致明末北方糧食減產,瘟疫流行,災民增多,但這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嗎?非也。我們要知道,唐朝貞觀年間,明成祖朱棣時期也處在北半球氣候冰河期,北方災情也很嚴重,但都渡過去了,因為政府賑濟,當時政府的控制力強。
這些說法李倓都是不認可的,他能夠認可的是另外的幾個緣由。
文官集團勢力過大,皇權受到抑制。事實上嚴嵩死後,大明的文官們一直是鐵板一塊,皇帝再也無法分化,控制,萬曆不上朝,正是基於此,萬曆上朝是那回事,不上朝還是那回事。這些信奉理學,心學的文官們有著類似宗教似的狂熱,鄙視一切非科舉出身的人員,他們把持朝政,壓抑皇權,為了他們的信仰與教條不怕流血犧牲,其直接結果是皇帝也無可奈何。外加上只知空談,放炮的海瑞給他們樹立了楷模。一旦皇權受到抑制,那麼國家制定的政策不是從全域性考慮,而是從文官集團的利益考慮,也就是從資產階級的利益考慮,大明的文官集團正是明末江南資產階級的代表。由於明太祖出身寒苦,深知民情,加上明朝初年經過戰亂後,百廢待興,所以太祖與民休養生息,其直接結果就是明朝賦稅一直很低(黃仁宇觀點),商業稅更低,所以明朝財政一直很困難。
這些東西給自己麾下的親信們列出來了之後,眾人馬上就默不作聲了。
其實大唐現在說到底也是因為這幾年的盛世讓文官的權力比之前不知道大了多少,文官們的權力實在太大,導致的結果正是武將越發的少了,少年們練武的人也是越發的少了,因為所有人都明白,既然都已經不需要打仗了,練武還有什麼用?
“陛下,我等懂了,我大唐想要發展,還是要以史為鑑啊!”
“陛下,那些兵器,我大唐定要製造出來,但製造出來之日,也就是我大唐將士精通之時!”
“陛下,我大唐會在繁盛之中迎來強悍,沒有任何一個部族能突破我大唐的防線!”
李倓在這說了這麼長的時間,眾人終於開始紛紛表態的,而他們的表態,正是李倓在這個時候想要看到。
其實到這個時候,李倓才終於可以肯定,大唐的春天,來了,自己給你大唐做出來的這麼多念念的鋪墊,終於在這個時候要開始奏效了。
喜歡扶亂唐請大家收藏:()扶亂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