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這樣下去,恐怕會惡性迴圈,再生動亂。
求朝廷發放賑災糧食和布料去黔中道,助百姓過冬。
慕容宇在上朝時提及此事。
戶部尚書付遷站出來說:
“皇上,黔中道的糧食可以從附近的山南道、江南道和嶺南道調配,但至於布料——恐怕一時籌集不了那麼多。”
慕容宇不悅:
“區區一些布料都籌集不出來?”
“今年冬日寒冷,市面上麻葛布料已經是供不應求。”
“黔中道暴亂後,重建各州各縣已經撥了不少款項,眼下還有梁王和越王的府邸在修繕,江南那邊的行宮還未建造完,還有京郊的溫湯……”
付遷說了一堆,大概意思就是沒錢料少,別的地方用錢還多。
慕容宇:“國庫存的布料?”
付遷:“皇上,國庫存的布料大多是絲綿,不是供給百姓的。”
一群大臣就有議論開了。
有人說要麼讓京城的人捐些舊衣裳過去,黔中道人少,京城一人捐一件就差不多了。
有人不贊同:“長安城只有富庶人家能捐點舊衣,很多窮困百姓自己都不夠穿,怎麼捐?”
還有人居然提議不用布料,讓那些百姓自己打獵穿獸皮,反正他們祖上都是蠻夷。
有個出身黔中道的官員忍不住道:“誰能大冬天光著身子去打獵?毛皮是那麼好獵的麼?”
沒人提送絲綿布料去應急,絲綿布匹是供應給皇室、官僚、勳貴等人的,是供給他們自己用的東西。
他們自己要穿新衣,妻兒父母要穿新衣,還有成群的姬妾和家奴要穿衣。
那是他們才能享有的東西,不是蠻夷刁民能夠擁有的。
秦源就是這個時候走出來的。
他的官職不高,話少,上朝的位置也靠後,多數時候只是陪襯。
但他今天在朝堂上發言時聲音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