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皇上,微臣以為不如從嶺南運棉花和棉布去黔中。微臣的遠親近日從南方來長安,帶了一匹棉花制的布料來,禦寒效果不比絲綿差。”
在場眾人包括慕容宇在內都知道棉布和棉花。
這東西早就有人進貢上來過,不過勳貴們看不上,覺得不如絲綿。
而且種棉花的區域也不多,有些人只種來觀賞。
工部侍郎說:“會紡棉的人少,臨時找人紡棉,哪裡做得過來?”
秦源不跟人吵,只看著慕容宇:
“皇上,微臣所說的棉布是從嶺南銷來的黑山布。據說嶺南那邊已經能大量產棉布,且嶺南緊鄰黔中,運輸方便。”
慕容宇:“黑山布?”
大家都知道了黑山墨,但確實還不知道黑山布,家中有穿不完的綾羅綢緞,怎會去看市井人家用的東西?
而且有些文臣說鄉野山民果然肚子裡沒墨水,取名字沒詩意,就知道叫“黑山”,真土。
少府監的染織署令走出來:“啟稟皇上,微臣贊同秦郎中所言。雖然種植棉花地區不多,但嶺南、閩中地區皆有種植,若將這些棉花用上,足以供應今年冬日棉布。”
這回倒是沒人站出來反駁了,這個好像聽著沒問題。
慕容宇也覺得此計可行,於是將此事交由戶部和少府監共同處理,讓京中勳貴能捐舊衣的捐舊衣,同時讓嶺南那邊送黑山布去黔中。
慕容宇這會兒在瑤華宮沒細說,只說秦源出了好主意,提到了嶺南產的黑山布。
淑妃笑盈盈地接話:“皇上鴻運齊天,連嶺南那樣的地方,都能產出這些好物。”
慕容宇就喜歡看淑妃這愛笑的模樣,笑起來時,滿心滿眼都是他。
把他當做一個至高無上完美無缺的男人來仰慕。
他極其受用。
一道道御膳傳入瑤華宮。
人參雕花,魚翅熬羹,端上來的時候都還冒著熱氣。
淑妃體貼地夾了塊剃了刺的魚肉放入慕容宇碗中,又給他斟了酒:
“嶺南得了福運庇佑,又產墨又產布的,可惜嶺南偏遠,百姓不能得見天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