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娘指著山坡各面一一介紹道:
“這是紡紗區,這是織布區,旁邊是裁剪區,下一個是縫製區……最後是倉庫區。”
秦源順著陸春娘指的的方向看過去,見不同區域內不斷有人將上一區產出的成品運到下一個區作原料。
所有的區域連起來,物料如流水一般在各個區淌過,從一根線變成了一件衣裳。
秦源以前在江南地區也見過大的布坊,也有分割槽,但人家那是世代傳承下來的布坊。
嶺南山村裡的布坊也能有這麼明確的分工,這是他沒想到的。
秦源:“有勞陸娘子帶我去各工坊內走走。”
看著是很壯觀,但實際成品如何還得細查。
若做出的東西不合要求,定然是要返工重做的。
陸春娘帶著幾人從紡紗區開始走。
秦源看見眾人都在做工,紡紗吱溜溜轉個不停,顯然很熟練,效率很高。
秦嘯湊近一個紡車看,見紡車上的線條粗細均勻,沒有雜質。
秦嘯伸手想捏起棉線來看,被陸春娘制止了:
“這位老伯且慢,你手上若有油汙,不宜碰線。”
說罷,她取來兩塊打溼的布巾子。
秦嘯看見自己手指上的確還沾著之前吃花生米的油,尬笑道:
“是老夫大意了。”
秦源和秦嘯都接過布巾擦淨了手,跟著繼續往前走。
走到縫製區的時候,看見縫製區內部還進行了細分。
有人專門縫袖子,有人專門縫褲子,還有人專門縫口袋。
秦源走到一個低頭縫褲子的婦人面前,看見婦人在反覆縫同一處。
“你為何縫好了此處還要縫?”
婦人一邊縫衣裳一邊答:“回大人,這是褲腳的位置。將士們行軍打仗,要走要跑,還經常坐在沙土上,所以褲腳、臀後都是容易磨損開線的地方,要多縫幾道。”
秦源點頭,又問另一個縫口袋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