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十年之前,或許真的會如他們所想的那樣。
但是,他們卻忽視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們忽視了一本非常重要的書,《大漢鴻烈》。
劉安的這本書裡,包括了很多新知識,當然也包括對工的理解,劉安認為生產力是一切發展的前提,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他在書裡多次提到了這個概念,並且結合當下,詳細的講述了尚方的重要性,他們這些年裡的貢獻,將科學技術稱為黃老家一直都在追求的神仙之術,無中生有,以自然之力為自己所用...他的這種科學修仙,導致黃老思想大變革。
黃老已然不再輕視匠人,甚至自己都化身為匠人,整日修仙,做的試驗比那些墨家還要多,比尚方還要危險。
而在大漢,黃老是擁有著極大話語權的。
太學內就更是如此了。
雖然儒家發展的很快,可黃老的老大哥地位沒有下降,尤其是大漢鴻烈出現之後,更是立足與不敗之地,傲視群雄。
當訊息傳到了太學的時候,黃老學子們表示,這真的是太好了!
往後我們修仙還能拿待遇,這多好啊,這不是廟堂鼓勵我們去修仙嗎?
什麼?你敢說我們黃老不是匠人?沒看到我們的新發明和新發現嗎?
反對聲最大的儒家,直接被黃老吊起來捶。
董仲舒固然很猛,可惜,他遇到的是加強版的劉安,劉安不在長安,可他的思想卻還在此處活躍,董仲舒目前壓根就不是他的對手。對劉安的那套科學技術論,他也沒有任何應對的辦法,他的理論不足以攻破人家能自圓其說的主張。
而且,董仲舒也壓根就沒想過要跟太子過不去。
諸多儒生們聚集在太學,講述著這件事。
幾個最為出色的弟子,似乎都將這件事當作了自己的機會,大聲的發表著自己的看法,想要因此而出名。
董仲舒安靜的坐在了末席,一言不發。
周圍的儒生們時不時就會看向他。
鄭奇起身,認真的對眾人說道:“諸君,不可如此衝動,其實這件事也並非是什麼壞事,我從報紙上看了不少地方的發展,工事對地方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從農具來說,光是耕犁的發展,就在一年之內提升了整個大漢兩成的糧食收入....諸君可以想想,這個提升是何其巨大的,我們光從河內郡來說,在耕犁不曾推廣的時候...他們的糧食產糧在...”
看得出,鄭奇是個實幹派,並且做了很多準備,他這裡有很多詳細的資料,他認真的分析對比了起來。
“從這些對比裡能看出,工之利,不可謂不大,每一次的改善,每一個新機器的出現,都會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既然是有用的,我們就不該否定,更不該在這裡大放闕詞,這對我們儒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他還沒說完,當即就被人所打斷了。
“呵,還以為你要說什麼呢,原來也是奉承黃老的小人!”
一旁有儒生譏笑道:“此人出身地方豪強,為富不仁,專門魚肉百姓,他當然是贊同這些的!”
“你也配談儒家之利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