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步十分簡單,相信大傢伙也看得清楚,就是把蒸好的紅薯,切成我們想要的形狀,並不一定是條,完全憑自己喜好。
當然了,切的時候也有一個小竅門,我們可以在刀上簡單的蘸一點涼水,這樣切的時候更容易方便,不會粘。”
宋三元的講解簡單,但是手上的動作卻十分優雅,不知不覺間讓人沉醉。
只不過相比之下彈幕則更加和諧。
“我覺得吧,相比於紅薯條我更喜歡吃整個的,所以不切正好。”
“不切正好+1!”
“不切正好+1!”
“我說你們兩個,只是單純的不會切吧?”
“看破不說破,還是好朋友!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兄弟,你把路走窄了呀!”
……
切好的薯條,擺在鐵盤子裡已經有幾分紅薯乾的樣子,不過卻還遠遠不夠。
“按照傳統的做法,接下來我們需要拿到外面,在太陽底下暴曬。
在傳統的製作之中呢,有一種製作手法叫做三蒸三曬。
第一次蒸的時候,把紅薯蒸到七八成熟的樣子,然後暴曬一天,再蒸七八成熟,再曬一天,最後蒸熟暴曬。
得到的紅薯幹更筋道,更有嚼勁,而且口感更甜,味道更好。”
宋三元介紹這些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不會對彈幕進行回覆,而是認真的講解。
這些知識都來自於他得到的經驗包,有一些還在,而有一些已經失傳了。
宋三元並不打算蔽叟自珍,相比於自己藏著掖著,他更喜歡把這些東西說出來,教授給大家。
相信這也是自家系統選擇讓他直播相關內容的原因。
很多傳統的技藝,因為門戶之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現代社會已經漸漸的看不見了。
喜歡贅婿的悠閒人生請大家收藏:()贅婿的悠閒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