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等到問題變得嚴重才解決,值得嗎?
於一葉後悔嗎?
後悔。
不過也只有這樣的教訓才能讓她深刻的記住這一切了,不過這代價也太大了。
“使用者,請你記住,你是在發展一個公司,而不是過家家。”
靈將於一葉的命令一個個的釋出下去以後,回過神來又開始說於一葉。
“不知道使用者知不知道馬太效應?”
“當然知道,在社會心理學當中經常會提到。”於一葉有些疑惑,不是還在說發展公司嗎?怎麼就扯到了馬太效應了。”
“既然使用者你知道馬太效應,那也就知道它的含義了。”靈上下飛著,在光屏前將馬太效應的含義展示給於一葉。
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具體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而後來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比如說是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基於以上的內容,使用者你也應該明白了,人才也是可以積累的。”雖然只是電子音,但是於一葉卻聽出了嚴肅。
“一個公司想要發展,各種各樣的資源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和技術是首要的,這些東西,首先你要想著要去積累,當這些東西多了,那自然而然的就會有更多的東西聚集。”
“就像是米國的矽谷,為何會有那麼多的高新科技公司聚集?那也是一個道理。”
“公司的強大需要人才,而強大的公司同樣能夠吸引人才。”
“從一開始就要重視,才不會出現失誤。”
“因為就算你彌補了,以前丟失的也不可能回來了。”
說道這裡,於一葉突然想起,是不是系統頒發的任務也是一種積累呢?
將這個疑問問出口,雖然靈沒有完全的肯定,但是卻也算是半預設的狀態。
“使用者可以這麼想,畢竟這個科技水平越高,也就意味著你要去追求水平更高的東西。”
既然如此,於一葉也就更多的有了動力去搞科研了。
時間不多,而且很難解釋,但是這都不是問題,畢竟已經有了這麼大個公司打掩護了,要做的就是第一步,開始。
要知道開始很難,有一句著名的名言: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雖然不一定每一次的開始都是好的,但是總好過不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