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二九一章 一扇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九一章 一扇窗 (1 / 2)

為什麼王巨想往下跳呢,第一個做得好,就成功“轉型”了,即便以後再上戰場,也是一個文臣。

第二別人不知道,但他知道,後面陝西戰鬥有的打,從延州打到綏州,從綏州打到慶州,從慶州再打到熙河。若是有一個三白渠做後臺,這個糧草壓力會減輕一半。

第三眼下還有一個機會,那就是慶州五千名戰俘,正好李諒祚死了,自己將五千名戰俘拉到工地上,那全部是好勞力,免費的勞力,再搭配一些廂兵,保捷軍與百姓,勞力就解決了,並且不會太擾民。

第四個就是幾個重要的官員,想修這個鄭國渠,也就是三白渠,必須要與永興軍、涇原與環慶路三個大佬打交道。環慶路是蔡挺,那絕對沒有問題的。

涇原路是郭逵,這是一個很貪功的人,不知道是什麼脾氣,但想來聽到重新三白渠,相信會很喜歡。

王元舉悲催了,於是朝廷讓錢明逸下去擔任知永興軍,就是那個假太子生生喝起來的開封府尹,這個人比較軟,而且心機少。但對王巨反而是好事,容易打交道,不怕軟,就怕硬,不怕心機少,就怕心機多,若是司馬光擔任知永興軍,那悲催了,似乎司馬光未來還真擔任過此職。

此外就是陝西轉運使,薛向惹了官司,一度貶官,後來陝西困難重重,又調回去擔任陝西轉運副使,現在重新轉正,

有這個能臣負責物資排程,不會形成太多的浪費。

最後就是火藥,自己改進了火藥,雖是黑火藥。但可以減少一些工程中的難度。

因此明知是坑,但王巨很想很想往下跳。

如果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卻將三白渠修好了。那也證明了自己能力。

但王巨也不傻,能跳則跳。若真是火坑,那可不能跳。

所以說了這麼多,不僅讓大家看到他的“才華”,也是替自己找一條可進可退的路子。

“你估計得需多少錢帛?”說實話,這個韓琦還真有些心動。無他故,李諒祚死了。

這一死,陝西邊境能和平兩年時光,這個和平很重要的。特別是勞力。一旦大戰來臨,必須往前方運送物資,就比如剛剛的大順城之戰,蔡挺雖說俺花的錢不多,但同樣動用了許多民夫與廂兵,這還算是戰事來得快,結束得快,若是拉鋸戰打下去,消耗的物資會更多,那時候想修。也抽不出勞力了,否則就會雪上加霜。

“韓公,下官現在是紙上談兵。未下去看,豈能知道,不過下官想,最少得需三四百萬緡錢帛吧。”

“王巨,陝西一畝上田你知道市值多少錢嗎?”司馬光在邊上說道。

“司馬公,是不錯,若是按田價計算,這個造價都能趕上市值了。但是陝西地價不高,主要是戰亂不休。比如現在,朝廷說陝西有兵四十六萬。十幾萬禁兵,十幾萬保捷蕃落。近十萬廂兵,十幾萬義勇,還有沒有編入進去的強人壯馬。實際還不止,還有十幾萬衙前差役鹽戶。還能餘下多少丁壯?所以總體來說,地廣人稀。但這個地多是山區的瘦地,瘦地拖累了肥田。實際真正上等的肥田又有幾何?因此陝西一直缺糧,特別是旱災到來之時,都能讓百姓來中原就食。若是這時候爆發戰事,那會是什麼樣的後果?有的價值不能從紙面上計算的。”

司馬光也沒有作聲了。

一是王巨說得有理,二是財政乃是中書與三司的責任,管他何事。

“這個錢……”韓琦有些沉吟。

不要看這點錢,相比於宋朝每年龐大的收入真不算什麼。而且這是大工程,王巨並沒有多估算,但對於眼下的財政,還真是一個大麻煩。

王巨又說道:“還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鄭國渠重修前與重修後,會分為三種耕地,一是良田,這些耕地本來就臨近河邊,不修鄭國渠也是一等一的肥田。二是瘦田,有人耕種,可因為缺水,產量很低。三是荒地與荒田。肥田必須歸原地主,那怕是瘦田同樣還是歸原地主,否則必然產生糾紛。但會有許多荒地與荒田,若是商議妥當,現在就派人提前將它們丈量出來。一分為三,一份用地換力,只要參與重建鄭國渠的,渠成後,都可以分得一塊地,用此節約一筆民夫的補貼。”

“此計甚妙,那餘下的兩份呢?”

“鄭國渠涉及到永興軍、涇原路與環慶路,這三路都有大量廂兵與保捷兵士,也調派他們參與修建,然後仿照弓箭手田制度,將田分給他們,這是一等一的良田,那怕分得兩千頃耕地,也能安置六千名廂兵保捷兵士以及他們的家屬。”

“屯田制度?”韓琦又插了一問。

治平二年那個積欠可不是一年兩年積欠的,因此韓琦在三丁刺一前便上書,隱晦地想恢復到漢唐古制役兵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