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 (1 / 4)

“老苗啊,這些小崽子不知為何人所用啦,”王君萬喝了一口燒酒道。

濃烈的酒香立即散發在醉人的春天氣息裡。

苗授略不悅,這可是專門給士兵療傷用的燒酒,而不是市面上所賣的那種飲用燒酒,王君萬也犯錯誤了,儘管錯誤很小。但他隨後又看著夕陽餘暉下的諸士兵,眼神有些歡喜有些憂。

幾萬保捷軍在訓練。

也許是章楶聽從王巨計策得功,或者是趙頊本人就對保捷軍十分重視,這幾萬保捷軍成功了,變成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他才能有理由執行王巨謀劃的餘下裁兵精兵方案,到了那時候,軍費才能進一步節省。

因此朝廷撥給了鄭白渠諸保捷軍一萬把神臂弓,兩萬套鎧甲。

首先是武器,這個鑄造時間很早,王巨剛到京城,趙頊便下詔,讓陝西轉運使挪用陝西路的賦稅,先行給諸營保捷鑄造武器,再由內藏庫墊付給三司,實際就象前年的棉花,去年的蔗糖一樣。但蔗糖作坊並不是內藏庫的,內藏庫僅佔了一半契股,然而誰去管呢。但正因為如此,沒有人在王巨經商上計較了,反正這些收入王巨基本都交給了朝廷,那還說什麼。

這個武器質量也勿用置疑,一是上面關注,章楶不時來過問,再者苗授領手,苗授如何,也勿用懷疑的,最後是諸將士輪流打雜工,要知道這些武器全部是他們在用,而不是給別人,他們本身就在監督。國家給了他們這麼多福利。甚至在王巨支援下,去年還繼續購買許多耕牛,西北局勢又一直不太平,不用想他們遲早會上戰場,武器好壞能不關心麼?

因此到了這時候。每一個人手中的武器也快差不多裝備起來了,還差一部分,那是在等神臂弓。

神臂弓現在只給了四千把,這個生產有些慢,花費也大,材料徵集同樣也困難。軍器監生產出來的肯定不止四千把,但又撥了一部分給了延州與秦州,但主要是秦州,因為秦州王韶要開邊,同時王韶也招募了一些穩定的弓箭手。又有大量的屯田,在趙頊想法裡,哪裡將會是第二個正式保捷邊的聚集地。延州則是因為綏德軍,但延州有種種缺限,首先是禁兵是輪戍制度,就是裝備了,下一年又不知輪戍到哪兒,蕃兵朝廷還有些忌憚的想法。也有保捷軍,不過這些保捷軍無法聚集,比較鬆散。一支無法聚集的保捷軍召集時就比較困難了。當然,這個趙頊也有些想法,那就是綏德軍大三川口的屯田與青澗城的營田。不過數量有限,只好據輕重撥下去。

實際這也是運氣,正好有了木棉司這筆收入,西夏又發起進攻。朝廷才撥了一筆不小的款子給軍器監,否則沒有了錢帛。王巨本事再大,也變不出器甲。

另外就是近萬套鎧甲。

餘下的鎧甲。也要等。不僅是鎧甲,還有神臂弓專用的箭,眼下一人只給了十支,然而到了實際戰場,最少每人得裝備五十支以上。這個也要等。

至於餘下沒有裝備鎧甲的那沒辦法,就是禁兵還有四成也只是布甲紙甲皮甲呢。

其他六成的恐怕還有近半鎧甲不合格,合格的也是那種笨重的舊式鎧甲。

因此這些器甲到來,簡直讓苗授喜出望外。

於是他與王君萬等人商議,又刻意去了長安,與章楶商議,那就是實戰式的演習。

一是為了地形,戰爭中地形氣候因素極重要的,比如元蒙軍隊在平原上幾乎天下無敵,但到了大海與熱帶雨林地區,馬上就息菜了。

氣候問題不大,對付是西夏人,氣候差不多,然而地形不行,鄭白渠多是關中平坦地區,有丘陵,不過遠不及邊境地區,山陵密集。

其次就是實際練習。

幾個將領就春耕生產未到來時,將所有保捷召集,分成了兩軍,苗授與王君萬各領一軍,箭去箭尖,刀不開鋒,槍去槍尖,尖部醮紅墨,擊中算是受傷亡退出戰場,然後拉到山區實戰。

苗王二人各自不向對方透露作戰方案,這樣練一練,不僅練了軍隊,提前熟悉戰場,也訓練了斥候,攜帶糧草以及將領的指揮能力。

當然,還有一些兵士受傷的,不過現在僅是受傷,未來那可是直接關係到生死。

這個也是王巨的想法,王巨未走時說的,不過說得不多,包括他們對章楶的態度,同樣是王巨的囑咐。

拉練了十幾天後,幾萬保捷軍漸漸有了大模樣。

所以王君萬才說出這句話。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