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四四六章 二王(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四六章 二王(下) (2 / 4)

“這個好心不是為國,而是誤國。”

“張叔,別急,我再說變法派的第二個群體,這些人也是想為國家好,不過操守就讓人質疑了。”比如呂惠卿,比如曾布,但王巨就沒有點名了,又道:“還有一部分,完全是投機,首鼠兩端,附和變法,是想上位升官發財的。”

“恥辱啊恥辱!”張戩聽到這裡大怒,貶官就貶官吧,為什麼讓他與王子韶一道貶官。

“範文正一生作為遠不及呂夷簡,為何被別人樹為道德偶像?非以物喜,非以己悲,張叔,你著相了。”

“好吧,你繼續往下說,”張戩氣樂了。不過他對長兄這個門生還是很看好的。

“張叔,我再說不變法派,確實這些人有的乃是好心,但開始時有幾人反對不變法的?”

“嗯……”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大家都感到我朝弊病嚴重,介甫公變法不好,那麼張叔,你認為什麼法才使我朝弊病減少?難道是井田法嗎?青苗法都不行,如何去執行均田的井田法?”

“故介甫公變法前,期望的人很多,為什麼後來一起紛紛反對,乃是介甫公的一些策略確實產生了新的弊端。於是許多大臣倒戈,成了反對變法的群體,這部分人為數還不少。還有一部分人同樣是混水摸魚,想附和上位。”

張戩默默無言,保守派系裡的“小人”同樣很多的,這也是事實。

“另外還有一些人用意很讓人質疑,我聽說許多重臣勸官家不要開邊,不能重軍,在邊境勿要惹事生非。別人我不提,但我們都是來自陝西,離邊境很近,特別是晚輩,就是在邊境長大。試問我朝有多少將領敢在邊境惹事生非,難道坐看西夏一次次派軍隊前來燒殺擄掠,難道陝西邊區百姓不是大宋子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戩再次不能回答。

但問題也就來了,要麼眼皮子一抹,隨便西夏抄掠,但這是事嗎?就算能抹下這個眼皮子,就算陝西邊區百姓不是人,可是西夏膽子越來越大,最後不是抄掠,而是侵略了。

忍不下去,就得用兵,一用兵就得需要龐大的軍費,可是國家還有巨大的積欠呢。這怎麼辦?

“還有一部分人說官家要節減,但幾代官家都在節省用費,難不成讓官家不吃飯,不穿衣服。就是這樣,又能省下多少錢帛?”

“裁兵。”

“已經裁去許多兵。”

“這幾年國家收入漸漸出現盈餘,稍忍幾年,國家積欠就能償還清了,然後再用兵。”

“這是誰說的?敵人不是傻子。難不成坐等我朝慢慢償還這個積欠?況且這點盈餘又需要多少年才能償還清楚?一用大型戰役下來,就得幾千萬貫錢帛。試問不變法,能省下這麼多錢帛嗎?再者,不變法,我朝這些弊病怎麼辦?所以不變法派裡還有一個群體,他們也不是堅持不變法。也看到國家的困窘,只是受到別人影響,才加入到了反對行列。”

這個便是指張戩,他在御史臺,呂公著以及幾個御史才下去。他們都是保守派,張戩必然被他們洗腦。

“然而青苗法確實是在攤派。”

“青苗法是在攤派,是有許多不好的地方,否則我也不會緘默不語,甚至讓官家失望。但它有一個重要的意義,會使我朝更富裕。”

“靠幾百萬斂財錢嗎?”

“不是,與斂財無關,但我還沒有想清楚。還有時機也不成熟,我正在謀劃安排,所以未說。但一旦執行,將會嚴重打擊到不法富豪的高利貸,所以反對的聲音同樣不會弱,我也會成為奸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