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606章 冒泡(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06章 冒泡(中) (5 / 5)

不僅這三州,包括整個福建路、兩浙路與江南西路,人口太過稠密,因此百姓無法養活更多的子女,導致許多父母將自己的親生子女活活溺死,也包括章惇差一點就被他父母溺死了,章家在當地還算是條件比較好的人家。但這一條王巨就沒有說了,畢竟得給章惇一點面子。並且現在這種情況蔓延到了黃州、鄂州。

大地有限,百姓繁衍無限,難道陛下你願意這種慘忍的情況繼續發生並擴大嗎?

其實就是遷徙一些百姓離開福建路,福建路人口密度也太大了,就打算抽掉一半,只要其父親不再活活溺死自己子女,要不了三十年,又會恢復過來。

但怎麼可能抽掉一半,那得多少戶人家哪?得用多少海船來裝載,得用多少人去安置哪,海商們有這個本領麼?

之所以豪強寺院們反對,是因為人口密度越大,地皮越緊張,他們擁有的地就會升值。而地少人多,給予佃農的待遇便會很差,那麼他們獲利就會更多。至於百姓溺死自己子女,管他們屁事。

然而經過這兩個方向的遷徙,會出現一個局面,人口密度下降了,對耕地渴望也減輕了,耕地價值也會下降,那麼兼併情況就會逐步減少。因為百姓數量減少,但這些大地主大和尚們不可能親自耕種的,為了能僱傭百姓,只好漸漸改善其待遇,以便留下佃農。難道這不是陛下你渴望的嗎?

其實以前王巨就對趙頊說過。

宋朝最大的危機,是積貧積弱,還有一個更大的隱形危機,那就是人口在猛烈膨脹,僅是戶冊統計便有一千四百多萬戶,隱戶逃戶流戶與蕃戶還不計入其中。

這才是導致耕地瘋狂兼併的最根本原因。

象宋初,地價賤得怕人,投資土地回報率低,那麼會有多少人花大代價,或者抹著良心使出各種手段去兼併?

如果這樣繼續發展下去,一旦宋朝戶數再翻一番,不用外族入侵,宋朝也完蛋了。因為無法養活這麼多人口。這個很快的,如果沒有其他意外,頂多七八十年,宋朝的人口就能翻上一倍。

而且當地豪強的反對,早在木棉司就開始了,因此章惇還刻意與王鉅商討,這才推出郵驛改革。

王巨又刻意重新提醒一下,不錯,當地豪強是反對之,海上雖然不象百姓所傳言的那樣可怕,但確實也有風險,即便王巨在泉州這段時間,就聽到好幾艘海船出了事故。可總比讓百姓將自己子女活活溺死得強吧。

不管怎麼說,百姓這種自我的計劃生育,確實太慘忍了。

並且章惇以前為了木棉司,還刻意做了一次調查,福建路十戶人家就有五戶人家這麼幹過,這時代除了在婦女安全期上做文章外,幾乎沒有什麼科學的避孕措施了,就是安全期也未必安全,動不動就懷孕了。所以這慘忍的事兒想少都少不了。

因此章惇說,儘管遷徙到南方,出現了一些死亡,總比這個死亡率少得多吧,難道這些嬰兒就不是人命?

趙頊還說什麼。

但在王巨鼓動下,遷徙百姓的數量十分驚人,幾乎有兩萬多戶百姓從戶冊上消失,甚至波及到兩浙西路。這只是公開的戶數,還有大量的隱戶逃戶,這些人才是真正活不下去的百姓,也隨之遷徙出去。不過這些百姓就無法統計了。

然而當地官員對王巨有些敬畏,別看王巨到了泉州,但經他一鬧,朝堂上六七個大佬,包括孫固都貶放處理了,陳襄幾乎消失不見了,就連文彥博下臺也隱隱與王巨有關。

並且這個遷徙不是從王巨來到泉州才開始的,在熙寧四年冬天,就有一些商人開始做了。只不過王巨來到泉州後,將它進一步地擴大,以便疏散當地的百姓,給大夥更多的一份生機。

確實,兩浙路與福建路土地更緊張,特別是福建路,因為出海的人多,不僅是航海,還有捕漁,所以信神拜鬼的百姓也多,導致大量寺院產生。但這些寺院才是最貪婪的,他們幾乎佔據了福建路四分之一耕地。

然而經過王巨的推動,進一步的疏散,這種狀況漸漸好轉,這也便於治理。

再者因為王巨的推動,各地官府商稅激增,現在宋朝政績與經濟掛鉤,皇上又不發話,因此從上面的京城諸官,到下面的官員,大家一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可沒有想到,這麼快更大的回報便到了。(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