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是不公啊。”呂何讓道。
“東良兄,你當真啊,我這叫耍萌,傲驕。”王巨道。
“耍萌是什麼?”
“就是孩子哭鬧著要吃奶。”王巨又道。他這個確實與王韶性質不同的,王韶那叫不滿,他這隻能說撒驕。
“我說一件事啊。”王巨又將那個黃鸝說了出來。
“段氏危矣……”
“不錯,段氏危險了,兩隻大老虎在邊上虎視眈眈,豈能長久?”
“亂臣賊子,當誅。”呂何讓道,以前他雖勸說王巨去海外做海外王,那是感覺朝廷對王巨不公,那麼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了,但對篡位謀反,他卻是很排斥的。王巨那叫走,並不是謀反,兩種性質。
“主弱臣壯,主豈能不危?這回你應當明白官家的一些想法了吧。”
其實北宋還真算是好的了。
看看趙構吧,南宋一半江山可以說是岳飛與韓世忠保住的,最後兩人什麼下場,韓世忠被逼得主動交出兵權,每天無聊地騎著毛驢在西湖邊瞎轉悠,岳飛更慘,受了剝皮拷酷刑後用特製的一種熱魚膠淋在面板上,冷卻後連皮帶膠一下子拽下來,這叫剝皮拷問),還拉到風波亭被砍了腦袋。
為什麼?
岳飛不想交兵權,又鐵了心想迎回二帝,趙構認為岳飛對他帝位產生危害了,秦檜在中間不過搶演著一個執行者的角色,若無趙構同意,他敢隨隨便便地將岳飛殺掉?
再說諸葛亮,他死後,巴蜀百姓立廟祭拜,劉禪不準之。這是三國特殊時期。若放在其他朝代,諸葛亮一死,他的家人還會與張居正家人一樣的下場。
劉禪當真傻?且看孟昶與李煜的下場。可人家照樣做安樂公,連兒子還繼承了安樂公之爵位!孫皓同樣不要臉的作了一首爾汝歌: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可三四年就死了。也沒有子女受爵……
“難道自古以來功臣就不能與君王共相融嗎?”呂何讓也想到此點,不解地問。
“我朝不會不容功臣,且看寇萊公。”
“寇萊公終是老死在嶺南。”
“想一想其他朝代吧。”王巨笑道。
兩人指的是寇準兩件事,澶淵之盟後,寇準十分自矜,由是讓王欽若在宋真宗面前說了壞話,罷去相位。實際如果將這三個有大功於國家的人相比較,諸葛亮性格最好。所以三國演義將他神化,張居正就差得多了,但張居正還遠趕不上寇準。即便王巨性格也算比較剛烈了,但與寇準相比,還是毛毛雨。剛愎自用、任人唯親、持功狂傲、膽大包天……等等,這些囂張霸道的成語,皆能用在寇準身上。
當然,寇準確實有才華,所以宋太宗與宋真宗兩個皇帝一直在用,但一直用不長。整個宋朝歷史,寇準擔任宰相次數是最多的,反之。罷相次數也是最多。
這說明北宋比其他朝代要好得多。
特別是宋真宗晚年病重,寇準聯合周懷政等人,準備廢宋真宗,讓宋真宗做太上皇,再廢劉娥,將幾歲大的趙禎推上皇位,事洩,寇準僅是貶官處理,並沒有誅殺。換其他朝代。那就誅滅九族了。
然而不管寇準是怎麼想的,王巨也不想落得寇準那樣的下場。他喃喃地說了一句:“君主立憲制……”
“什麼君主立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