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泰目瞪口呆。
“高將軍,難道你不認識了嗎?”王巨譏諷道。
“參見殿下,”高升泰苦著臉說道。
但他心中卻掀起了萬丈巨浪,據他們所知,段氏直系子弟幾乎都讓楊義貞殺掉了,甚至幾個出家為僧的都沒有放過。大理還有不少姓段的,可那些姓段的管用嗎?
怎麼跑出來兩個姓段的,並且這兩個姓段的不但管用,而且很管用,因為段廉義無子,他的各個親侄子都能算是皇儲,段正明兄弟無疑也能算是皇儲,並且段正明至少能排進前三位!
在其他段氏子弟沒有下落的情況下,實際上段正明這時候就已經是大理的人君了。
什麼叫正統,這兄弟倆才是真正的正統。
完了,完了,他心中想到。
“高升泰,是我讓王少保出兵的。”段正明平靜地說道。
對高家他可沒有抱好感的,都是“亂臣賊子”。
“高升泰,你再替我向令尊再傳一令,必須立即出兵與逆賊開戰,以便將逆賊大軍吸引在弄棟府境內,然後一舉殲滅。”
高升泰心中很想說一句,你是誰啊,敢向我家下令。
不過從正統上,段正明確實還真有權向高家下令。
想到這裡,他心中無言,挾天子以令諸候啊。
他只好說道:“喏。”
高升泰滿是悲憤而來,卻是滿是擔憂而去。
段正明問:“高家會不會投附少保?”
“世子,你是想他們投奔呢,還是想他們不投奔呢?”王巨玩味地問了一句。但在這問題上,兩人觀點幾乎都是一致的,高家如果來投奔。王巨拿下大理會減少許多難度,站在段正明角度來看大理就會少死許多人,不過高家就不能對付了。高家如果不來投奔。王巨可以一勞永逸地將這個後患解決掉,段正明也巴不得這個仇家早點滅亡。如果不是高家,大理上下一心,王巨敢率大軍西上嗎?不過那樣就會多死亡許多戰士,也增加了王巨拿下大理的難度。
然而王巨話音一轉道:“世子,不用多想了,高家不會來投奔的,畢竟他們手中還握有數兵大軍,未到山窮水盡之時。他們如何願意束手就擒呢?”其實王巨還真不想高家來投降,到時候王巨怎麼辦?
高智升可不是簡單的一個人物,即便這個高升泰同樣也不簡單。
其實高家的選擇只有兩個,一是坐山觀虎鬥,這也不是王巨願意看到的,他們手握著數萬兵力在後面,王巨傻不成,不先解決高家,而去挑釁楊家?所以燕達與和斌兩軍一路過來一路搞土改與解決。
這樣逼得高家只有一個選擇,真正與楊家聯手。
雖然看上去兩家聯手。力量進一步強壯,實際兩家是世仇,這種聯手不能當真的。至少不能盲目地開戰。不過具體到如何打,那要看情況了。畢竟這不是在宋境。
王巨起身看了一下從羅殿徵集過來的蠻兵。
其實論個體的戰鬥力,無論烏蠻,或者是羅殿蠻,自杞蠻與金齒百夷蠻,皆比廣南西路徵集的兵士強悍,特別是金齒百夷蠻,各部族不相統一,仇殺不斷。許多戰鬥在戰場上表現很兇悍。不過缺少的就是大規模的戰爭,相互配合同樣很差。所以區域性戰場上表現比較亮眼,放在大規模的戰役中則不行了。
王巨也沒有想短時間就能將他們整合起來。看的是思想教育工作。
教育的重點有三條,第一條教導他們大家是平等的,他們不是身份卑賤的人,現在就有現成的例子,石城郡周邊所有田地全部被均分了,讓他們親自觀看烏蠻人的生活。
這也是王巨讓姚麟專門挑選部曲兵的原因,他們是羅殿周邊地區身份最卑微的群體,容易教導感化。
第二條教導他們先進的耕作技術,並且向他們說漢語,識一些漢字算術,讓他們回去帶著鄉民進步。第三條便是灌輸大宋才是天下共主,朝廷才能帶著他們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而不是那些兇殘的蠻酋們,不過效果如何,王巨也無法判斷了,畢竟與廣南西路兩樣的,一邊是教導,一邊是實現,王巨花費無數錢帛,加上大量免費勞力,興修了許多農田水利。生活確實立竿見影地變好了,這種教育才有了說服力。但羅殿那邊則不行了。
所以王巨只說了幾句安慰話,什麼我朝聖明,自祖宗起就推行了齊民之策,萬民平等,沒有卑賤高貴之分,因此你們來到這裡,請安心放心,戰鬥結束後,會向你們發放相同的薪酬與獎勵撫卹,當然,你們也要遵守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