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泰匆匆回去。
孫權肯定不會聽從漢獻帝的命令,當然他也不會聽段正明的命令。
不過王巨手中有了段氏兄弟,必然是一個大大的麻煩。
回到善闡城,他將情況逐一稟報。
高智升也是色變,他想了良久,喊來一名手下,說道:“派使將情況通知楊義貞。”
“還說什麼?”那名手下問。
“還說什麼……”高智升茫茫然毫無頭緒,過了半天才說道:“對他講明,如果他不同意聯手合作,或者提出太過份的要求,我只好投奔宋朝。”
“喏。”那名手下騎馬離開。
“父親,其實投奔宋朝是一個好出路。”
“你怎會有此想法!”高智升喝道。
高升泰有這個想法,是高家現在情況真的很不好,東有王巨主力軍隊,西又有楊義貞的龐大兵力,隨著和斌燕達兩路兵馬夾擊,高家活動範圍越來越小。
而且隨著家園被王巨攻佔,田宅等產業一一瓜分,各部聯軍頭領人心惶惶,戰意低落。
高家現在形勢到了萬分危急之時,至於統治大理,已經是一個痴想了,因此投奔宋朝,也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泰兒,我問你,為何這小子要均分田地?”
“便於治理。”
“如果不均分田地,用兵會不會更容易一點?”
其實王巨均分田地,大多數人認為是這一個很危險的趨向,不過還有極少數一部分人認可的。有一個現成的例子,便是王小波李順起義,均分了田地,結果那片地區成了宋朝兼併情況最輕的地區。兼併輕。相對而言,百姓也就能安居樂業了。所以李覯與張載等人提出了古井田制,實際就是想變相地均分田地。這是痴人說夢。在內地那是不可能實現了。
就是在南方,王巨不停地用兵。也不能讓所有地區都實行均田制,只能說勉強讓五分之二地區實施了這個政策,就這樣,已經讓王巨費了九龍二虎之力。如自杞州,王巨用了那麼多心思,一心想打造一個典型,示範,先後兩次大規模的用兵。也不過三分之二地區勉強實施了均分耕地。
而且這樣做,無疑確實是增加了用兵難度。
但不這樣做,這些地區以後還是不能很好的直接治理。不能很好的治理,繼續羈縻,何必費那麼大心思?
高升泰忽然醒悟過來:“父親,他從一開始就想圖謀我們大理,甚至早幾年前就想圖謀大理了,不然不會用兵自杞地區。”
“就是啊,可惜我也才剛剛醒悟。”
“那為什麼不能投靠宋朝?”
“投靠宋朝可以,但將我們。以及我們重要的族人親戚,一起送到宋朝的開封軟禁起來,你願不願意?”
“這個肯定不行。”
“不行就只有死路一條。無論是我家,還是楊義貞家,重要的成員,此子會全部殺掉,不然他如何讓宋朝以後順利治理這一地區。”
“那他為何收留段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