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說道:“王公,王卿,張卿,你們中書草擬富弼的諡號與追贈,大夥散吧。”
說著,揮揮手,自己先行下去。
李清臣可沒有寇準的膽量,一把將龍袖拉住,皇上,你別跑,咱們事兒還沒說完呢。
那就散吧。
李清臣追向了王珪,問:“王公,富公薨逝,中書打算諡什麼字?”
“邦直,你以為當諡何字?”
“能否是文正?”
王巨在一邊呵呵樂了,古代文臣最高規格的諡號就是文正。
憑藉富弼臨終前所做的事,能當這個文正嗎?
“子安,你笑什麼?”
“可惜啊,官家沒有表態有何隆重的追贈,更沒有為之輟朝……”
趙頊親自為富弼追贈,與中書商議絕對是兩樣的。
而且這個大臣在皇上心中地位很高,因此去世為之感到惋惜,那麼皇帝往往下詔為之輟朝一天,如果更重一點,則輟朝三天。那麼何謂輟朝呢,也就是這一天皇帝親自停止聽政,國家也中止朝議,以此表示對此人去世的哀悼。
就象薛向去世,因為王巨提示,趙頊終於醒悟薛向對宋朝的貢獻,為之輟朝一天。
其實不止是薛向,趙頊即位後,曾為十幾位功臣輟朝過。
但為什麼沒有為富弼輟朝?也不是趙頊看不起富弼,再怎麼說,富弼終是宋朝的三朝宰相,頗有威名。主要是這個輟朝過後,再加上前段時間發生的事,弄不好就會有人做文章。朝廷對富弼之死越表示隆重,後面的事兒就越多。
這是簡單的心術,不用王巨去提醒的。
當然。有可能李清臣未想到,不過王巨現在說出來了,李清臣也會想到了。他立即站在哪裡不知道說什麼了。
“太保,你誤會了。”
“邦直。這天下間不止你一個聰明人,身為國家的重臣,好好做事吧,不要再勾心鬥角了,至於富公,中書不會委屈他的。”王巨說完,也就走了。
張商英卻追了過來。
“太保,富公薨逝……”
“他去世了。多少會有些影響,比如剛才李尚書刻意說出來,實際意味深長。但李尚書還算是好的了。不過天覺,這與你無關,你安心地將銀行司經營好吧。”王巨說道。
但富弼之死,絕對不會這麼輕描淡寫的。
然而王巨又不能逢人就拉著別人的衣袖,大聲說富弼之死,與我無關。
“喏。”
“銀行司可以進入第三步了,你抽調出一部分錢帛,陸續撥給三司。”
何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