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九十章 好兆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章 好兆頭 (2 / 3)

“那三篇詩賦如何?”

“小蘇寫了一首賦,章惇寫了一首詩,就是,就是……”朱歡吞吞吐吐道。

“拿來讓我看一看。”

朱歡遞給王巨,王巨看了看,不由地皺眉頭。看來這兩人看在五十金份上,出了功,但沒有出力,敷衍了事寫了詩賦,連朱歡都看出來這個詩賦寫得很馬虎。

不過王巨想了想樂道:“也行,保證一段時間後他們心中後悔,求著你們重新寫詩賦。”

兩人不是想湊合嗎,到時候往竹紙上一印,然後散到各個州學,保證有學子與教授們罵,就這樣的詩賦還好意思印在竹紙上四處傳啊?

那時章惇與小蘇能不急嗎?

“文公那邊如何了?”

“他沒有答應。”

與錢無關,文家也是大家族,錢足夠多,而且朱歡派人都出了五百金。

這還是士大夫們的古怪心理,士農工商!

就象唐朝江東犁,它的出現使多少人得活,但那個人知道發明者?

“無妨,你再派人對文公說竹紙一旦投產,作坊願意每年拿出價值一萬貫的竹紙,捐獻給各貧困州縣的州學縣學學子。”

有人立即變了臉色。

“我問一句,你們銷售玉鹽時,官員有沒有刁難?”

“除了蔡知縣,沒有其他人刁難。”

“為什麼,原因簡單,你們每銷售一石玉鹽,就要替朝廷掙近兩貫錢,朝廷會讓官員刁難你們嗎?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家,想想五代十國的戰亂吧。不能將所有家產捐給朝廷,這種大公無私幾乎罕有人做到,但也不能不顧國家,拼命地往這個小家裡裝,那樣也不會長久。即便那個高家的高士清是一個合適人選。”

“況且明為一萬貫,但這是市價,在你們手中成本價相信不會超過五六千貫。可那樣朝中大臣怎麼看待你們?那些受益計程車子怎麼看待你們?天下文人怎麼看待你們?這是賺良心錢,賺得越多越心安!”

“小郎受教,”幾人全部拜伏。

“另外將這幾種紙全部拿出來,生料紙免費給各個書坊書鋪,特別是京城、杭州、蘇州、成都、鄂州、泉州、洛陽、大名、江寧、潭州、福州、廣州。”

這些都是宋朝的特大城市,京城不用說了,杭州人口在漸漸向百萬進軍,其他的城市有的超過了五十萬人,有的也正在向五十萬人進軍。而且多是經濟條件好,教育與印刷業發達的地區。

反正下半年開始跑吧。

“至於熟料紙則是散給各州州學與各大書院,也以這些城市為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