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也算是半個君子吧,隱隱察覺到這個皇嗣不是好東西,蔡襄有了一些異議,可趙曙找不到證據,也不便明查。但趙曙也有理由,便對韓琦說:“三司掌天下錢穀,事務繁多,可是蔡襄這十天內請了四五天假,為何不用別人?”
都是君子黨,都是老朋友,韓琦便率君子們共奏:“三司事無過失,罷之無名,今再求一個材識勝過蔡襄的,恐怕也找不到。”
趙曙乃本著臉。
歐陽修只好又勸說:“蔡襄老母八十多歲了,近來多病,不得不照顧,這是人子之孝,況且蔡襄只是請朝假,不誤起居,公事更沒有耽擱,不當罷免。”
趙曙不聽。
韓琦與歐陽修只好退下去,問蔡襄,你究竟做了什麼事,讓皇上不高興了?
蔡襄努力想,可就是想不起來。
韓琦無奈,君謨,你就不要想了,讓我來查一查,便查到這件事上。這是一個煩,搞不好是大家的麻煩,不能憑藉一些空穴來風就任罷官員,那以後大家還能做事麼?
於是一道進宮,韓琦就直接問,陛下你看到過這個文字麼?
趙曙來了精神,立即說:“朕雖未看到文字,但在慶寧宮就聽過了,就是蔡襄寫的。”
韓琦鬆了口氣說:“事出,倒底如何,得查清楚才能確定,不能憑藉謠傳就定案,那麼以後小人動輒造謠,正經人沒法活了。”
曾公亮也補充一句:“京城從來就喜歡造謗議八卦,一人造虛,眾人傳之,便以為實,前世就有疑似之言而陷害忠良,不但是替臣下被禍,也是為國家帶來後患。”
趙曙就是不相信他們的話,於是歐陽修又從另一個角度說事:“陛下,那麼這件事倒底有沒有呢?”
趙曙回答那才叫絕:“雖不見文字,但也不能保證沒有吧。”
歐陽修就耐心地勸:“陛下,無跡可尋的事不可信,就是有憑據也未必可信。當年夏竦便是讓丫環摸仿石介筆跡陷害了富弼,所以不說沒文字,就是有,也可能另有隱情,陛下還是算了吧。”
趙曙答了一句:“造謠者因何不及他人?”
為什麼是你而不是別人出事,為什麼,一定是你的原因!
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
語言大師歐陽修遇到滾肉刀趙曙,更是有理講不清。九個字,讓歐陽修慫了。
隨後將蔡襄貶到了杭州任知府,以呂公弼為三司使,據傳趙曙在藩邸時求馬,王府小吏以馬不好,求換好馬,呂公弼出面,給換了好馬,因此上位了……
快意恩仇哪。
當然,章楶不可能說得這麼直接了當,但大約的過程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