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多年前,邊塞北地有槍王,手中一柄游龍銀花槍,八百里之內,中原外敵聞風喪膽。當年武林四奇中“北地槍王”孔北聖雖然極少在江湖上走動,但是他的名頭卻傳遍武林,塞外邊陲有這柄游龍銀花槍在一日,蠻子便一日不敢覬覦中原沃土。
張立恆從前並沒有見過“北地槍王”的游龍銀花槍,但是他對那柄與問天劍同出於嶺南“天工”展隨風之手的神槍,卻已經敬仰已久。正是因為如此,當初張立恆才向玄天和東方公望都打聽過關於游龍銀花槍的事情,大概知道那柄神槍是怎麼個模樣。
張立恆怎麼也想不曾料到,在問天劍隱退江湖一百八十年後重出江湖的今日,會讓他有機會在邊塞這處遇著了同樣銷聲匿跡近兩百年的游龍銀花槍。當看到白馬小將手中那柄銀槍的瞬間,張立恆便有九成肯定,那就是玄天與東方公望口中所描述的游龍銀花槍。
張立恆看著小將躍馬挺搶一幕,心中被深深震撼到了,似乎見到了二百年前武林四奇中“北地槍王”驅逐蠻子的英姿。
不僅是張立恆,就是那白袍人也被橫空而出的白馬小將驚懵了,當張立恆的問天劍朝他刺來的時候,他才反應過來,慌忙閃避。當張立恆見到白馬小將策馬越過蠻子,直取蠻子將軍時候,他便明白了白馬小將剛才那一剎的目光是什麼意思,會心一笑,回身便翻腕揮劍只顧對付那白袍人。
本來白袍人打算只有跟張立恆就那麼周旋下去,讓張立恆靠進不了蠻軍將軍,便能輕易待到中原軍潰敗而回,卻如何也想不到中間會不知道從哪裡殺出一名如此勇猛小將。
白袍人一邊手忙腳『亂』的應對著張立恆連珠一般莫名劍招,一邊要分出心思,看那白馬小將到底如何了,心中還想著那小將不會是蠻軍將軍的對手。
只不過那白馬小將註定要讓白袍人失望了,卻見到小將躍馬過後,頭也不回,手中銀槍往後疾如閃電的連點七八槍,槍頭若寒星點點,所到之處,便是七八個蠻子躺下。
白馬小將手中一柄銀槍槍法之精妙,直教人眼花繚『亂』,在一陣銀影當中,蠻子便已經一一歸西。蠻軍將軍見狀,手執一柄長戟,拍馬上前便要與白馬小將交手。僅僅是三個回合,蠻軍將軍便讓白馬小將一槍刺於馬下。蠻子素來尚勇,這時候四周蠻軍看到白馬小將的英勇,三兩下便把他們的將軍刺死,他們何時曾見過如此勇猛的中原將軍,一時間皆作鳥獸散。
聽聞那邊的動靜,四周蠻軍大『亂』的境況,張立恆不用多看,便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抽空回身一看,果然見到那白馬小將已經將那蠻軍將軍的首級割了下來,掛於他那批白馬之上,正朝著他這邊回身掩殺,趕得蠻子四處慌『亂』竄逃。
張立恆這時候心中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知道今日中原軍的敗勢已經是換回,眼神一變,便要開始一心去料理那個刺傷趙功鼎的白袍人了。
白袍人在看到蠻軍將軍被白馬小將輕易殺死,臉上顏『色』勃然而變,他心中便已經生了退意,在張立恆的劍招使來之前,他就先一步撤開,鑽進了『亂』軍之中,匆匆閃避遠遁。
正當張立恆猶豫了一下是不是要追這隱藏在蠻軍中的這神秘高手白袍人時候,便聽到身後有人朝他一聲呼道:“這位兄弟,窮寇莫追!”說話的正是那個白馬小將。
張立恆一聽,當下便放棄了追那白袍人的想法,於是衝白馬小將點點頭,同時目光又再一次往那柄銀槍打量了幾眼。那白馬小將又對張立恆說道:“這位兄弟,讓你我聯手把這一批蠻子擊退再詳談如何。”
“好!”張立恆應了一聲好,隨即取了一匹蠻子的戰馬,與馬白小將各自往一個方向往回衝,僅僅是以他們兩人之力掩殺了回去,就把一萬多蠻軍殺了個措手不及。
白馬小將在一邊掩殺時候,一邊高高把那蠻軍將軍的頭顱舉起,口中連聲高呼道:“蠻軍將軍已被斬首於此,爾等蠻子不速速投降,還待何時?!”聲音中暗含真氣,讓整個戰場上廝殺計程車兵幾乎都能聽到。
這一下讓蠻軍也『亂』了陣腳,中原軍士兵聽到了則是頓時士氣高漲。兩軍士氣此消彼長,本來已經節節敗退的二萬中原軍,這時候個個振奮,回身奮起反攻,和正在蠻軍後方掩殺過來的張立恆和白馬小將兩道長虹竟然對蠻軍形成而來包夾之勢。
不過儘管是如此,蠻軍先前佔得優勢並非消失殆盡,蠻軍的另外幾個偏將副將在把蠻軍穩定下來後,也堪堪與中原戰了個平手。這一場仗中,中原軍的神威將軍趙功鼎被重傷,而對方蠻軍的領軍將軍也被白馬小將刺死隔了首級,雙方皆可謂是損失慘重。
白馬小將在掩殺回來後,並沒有乘勢繼續和蠻軍繼續廝殺下去,反而是教大營鳴金收兵,蠻軍也隨之而緩緩退去。
這一役最後雖然沒有至於潰敗,但經過戰後清點,這一陣與蠻軍的交戰當中,神威將軍麾下的二萬兵馬折損了二千有餘,加上神威將軍趙功鼎重傷生死未卜,給中原軍是前所未有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