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境內,原本是山越首領彭式的天下,但他的兵鋒卻被山陰、餘姚二城所擋。
不同於其他首領,彭式的實力並不在侯景之下。
他之所以尊侯景為王,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以此實現他自己的野心!
廬陵往北乃是豫章、丹陽,再往北才是金陵。
會稽往北乃是吳郡,直到金陵,這一路上幾乎一馬平川。
也就是說,想要攻陷金陵,相比其他兩路,彭式這一路要容易的多。
在山陰城下碰的頭破血流之後,彭式退回後方暫時休整,並與餘姚那一路的山越匯合。
雙方合兵一起,依舊有著多達七萬的兵力。
有江東軍堅守的城池輕易拿不下,而攻城也並非山越人所長。
那麼該如何發揮山越人的優勢呢?
難道回到大山深處?
不不不,那樣一來,又該如何實現彭式他稱王稱霸的野心。
此時,彭式還不知道侯景即將覆滅,但他卻和侯景一樣野心勃勃。
山越人在幾百年前才是這片土地上的主人,生活在山裡那是沒辦法,而山越人所擅長的並非是在山林間作戰,而是野戰!
不錯,自從在山陰城下碰了一鼻子灰之後,彭式依舊沒有死心。
他甚至以為只要在野戰中與江東軍一戰,他便能夠取勝。
二月初,聽聞兩萬江東軍南下,彭式並沒有退縮,更沒有主動迎戰。
而是令境內的山越百姓全部後退,退回大山,作出撤退的假象。
結果,由朱桓、董襲率領的大軍果然中計,後面孫暠、朱然也離開堅城。
雙方匯合,總計有四萬兵力。
孫靜則在山越人退出山陰後,率領族兵先一步返回了富春老家。)
四萬大軍,合兵一處,尋覓著山越人的蹤跡,併發起追擊,結果屢屢遇襲。
此時的江東軍正是由朱桓擔任主將。
原本董襲就不服朱桓,如今大軍屢屢遇襲,損失頗重,雙方的矛盾便進一步地激化了。
董襲自認為資歷最高。
朱桓則認為他只是個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