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大漢朝有什麼特色?那就是軍政不分家,也就是文武不分家。
州牧、刺史可以是文官,也可以是武將,文臣武將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
就比如昔日的周瑜,他既是徵西將軍,同時又是荊州刺史。
再比如曾經的刺史,刺史本是監察機構,和郡太守平級。
及至到了漢末,刺史等同於州牧,從此軍政一把抓。
原先的十三州刺史、州牧,乃至各個郡太守,紛紛都對自己掌控的地盤實行軍政一把抓。
因此,這些人名為地方官員,實際上就成了無數股勢力。
這便是天下大亂的根源,原本大漢朝中央集權,但慢慢地權力都分散到了地方上。
原本朝廷有著絕對的話語權,權力全部集中在中央所有,及至天下大亂。
因此,天下大亂的真正根源,其實就是權力的旁落。
要想改變這種局面,那就只有透過戰爭,對土地進行兼併。
直到天下重歸一統,再將權力全部收歸一人所有,那麼天下才能重歸太平。
正因為亂世,所以才讓人人都有了機會,從而展望九鼎。
孫權便是如此,龐統則是為了爭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為此,二人才展開了合作,併為此付出了努力。
可現在的問題是,大漢集團即將倒閉,他們作為子公司是繼續跟著集團幹呢?還是單幹呢?
孫權認為還是應該跟著集團幹!
龐統則是認為應該單幹!
所謂站的有多高,看的有多遠。
二人的觀點不同,但其實都是對的,只是二人站的位置不一樣。
孫權作為主公,日後要是一統天下了,那他自然是太祖高皇帝之類的。
龐統則不然,他的究極夢想不過是成為韓信、蕭何這一類,要麼是大將軍,要麼是宰相。
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此二人的觀點並不相同。
可事實上,現在的大漢還沒有到滅亡的時候,因此孫權的觀點其實才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