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血之孫吳> 第839章 回到西陵(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39章 回到西陵(上) (1 / 3)

既然已經作出了要返回西陵,速平二州,支援甘寧的決定。

那我軍也到了要離開宛城的時候了,但在離開宛城之前,尚有一件事情要先行處理。

那就是留下一支軍隊駐守宛城,雖然南陽此地對我方來說不太重要,但南陽畢竟是連線武關與二州的通道。

唯有佔據南陽,武關才能和二州連成一片,否則就成了一塊飛地。

因此,在離開宛城之前,我尚需要決定該留下哪些將領才可。

如今,在宛城之中名將雲集,可能夠選擇留下的人選並不多。

比如,黃忠尚有一獨子在金陵,因此黃忠肯定不能留下。

比如,鄧羌作為南陽本地人,陳慶作為鄧家的乘龍快婿,二人也不適合留下。

比如,姜維、張蠔、孫翊三人已經堅決表示要跟隨在我身邊,因此也都不能留下。

如此一來,能夠選擇留下的將領也就只有太史慈、韓當、孫河、陸遜、沈慶、傅肜,只有這六人可供選擇了。

而南陽此地,雖然不重要,但畢竟昔日乃是一大郡。

若非我已經知曉了曹軍的命運,不然以昔日曹軍那強大的實力,南陽此地也必然是要委派重兵留守的。

雖然如此,但最終,我還是決定留下一整支軍團的編制在此留守。

最後,太史慈擔當重任,以主帥的身份在此坐鎮。

除了太史慈以外,陸遜留下擔任副帥,再輔以沈慶、傅肜為部將。

再加上武關那邊的鄧艾,如此一來,南陽武關軍團也算是成立了。

於是乎,我留下了四員將領,外加兩萬大軍。

之後,我軍從容南下,陳慶、鄧羌作為前鋒先行。

畢竟我軍南下西陵,一路上需要途徑襄陽、安陸二郡,如今二郡皆在四大家族的掌控之中。

雖然荊州四大家族和我方並未開戰,但此時荊州的局勢,卻和爆發戰爭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因此,我派遣陳慶、鄧羌先行,也就有了兩個好處。

其一,我方大軍行進,歷來是有分前中後三軍的習慣。

其二,陳慶、鄧羌畢竟都是鄧家人,作為前鋒也有利於讓鄧家作出選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